-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代核电厂控制棒控制的策略浅析
三代核电厂控制棒控制的策略浅析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三代核电厂反应性控制模式,包括控制棒组和停堆棒组;反应堆功率控制策略,包括自动调节反应堆功率和自动控制功率分布;基于当前棒位和功率计算而来的控制棒插入限值;为克服灰棒非均匀消耗和燃耗屏蔽而引入了控制棒交换逻辑四个方面。对控制棒控制策略进行深入剖析,突出了三代核电厂控制棒控制的特点及优势。
【关键词】M棒组;功率控制;插入限值;控制棒换棒逻辑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ird generation nuclear power plant control strategy of control rod in four sides, including the mode of reactivity control, which includes Control Bank and Shutdown Bank, reactor power control strategy, which includes automatic reactor power and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 Control rod insertion limits, we calculate it basing on current bank position and hot power, control rod exchange logic for defending no uniform expending of grey rod and burn up shield, explaining the feature and dominance of control rod controlling.
【Key words】M control Bank; Power control; Insertion limits; Control rod exchange logic
1 反应性控制模式简介
三代核电厂的负荷跟踪,根据需要利用控制棒运动来完成功率的改变,一回路不调节硼浓度,相对于二代加电厂取消了硼回收系统,只在控制棒组因为补偿燃耗提升到堆芯顶部时,定期稀释硼而将控制棒组位置降低,以进行后续的机械补偿反应性动作。通过控制棒插入的限度来维持功率分布在允许极限内。由于氙浓度改变引起的反应性变化通过棒运动来控制。
棒束控制组件在功能上设计成控制棒组和停堆棒组,控制棒组包括M棒组和AO棒组。M棒组是指冷却剂温度控制棒组,用于冷却剂平均温度的控制,标记为MA、MB、MC、MD、M1、M2棒组,其中MA、MB、MC和MD由灰棒控制组件构成,M1、M2由棒束控制组件组成。AO棒组是指轴向偏移控制棒组,用于控制轴向功率分布。停堆棒组标记为SD1、SD2、SD3和SD4。[1]控制棒组和停堆棒组的每个棒组至少有四个控制棒。控制棒组在堆芯的轴向位置可以由手动或自动控制。反应堆停堆信号触发后,所有控制棒组件均插入堆芯。
2 反应堆功率控制
自动调节反应堆功率和自动控制功率分布是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这些功能是通过改变控制棒的位置来实现的。设置多组控制棒棒束来调节反应堆功率和功率分布。
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使得电厂能够响应以下负荷变化瞬态[2]:
1)在核电厂功率为15%~90%额定功率范围内,核电厂电功率最大+10%的阶跃变化或最大+5%/分钟的线性负荷变化;在核电厂功率为25%~100%额定功率范围内,核电厂电功率最大-10%的阶跃变化或最大-5%/分钟的线性负荷变化。
2)日负荷跟踪运行情况如下:
(1)核电厂在2小时内,从100%额定电功率线性降至50%额定电功率;
(2)核电厂维持在50%额定电功率2~10小时;
(3)核电厂在2小时内线性升负荷至100%额定电功率;
(4)24小时循环的剩余时间,核电厂维持在100%额定电功率。
3)频率控制目标:电网频率波动导致的以2%/分钟的变化速率且总幅值不超过10%的功率变化[3]。
完成这些功能不会触发反应堆停堆或 者引起蒸汽排放。在日负荷跟踪运行和负荷瞬态调节过程中,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提供轴向功率偏差自动控制。当负荷发生变化后,系统能够将冷却剂平均温度恢复到程序值范围内。可以在限定的控制棒插入范围内手动控制功率控制棒(M棒组)或者轴向功率偏差控制棒(AO棒组)。
3 控制棒插入极限
当反应堆到达临界时,堆芯内的反应性状态是通过与反应堆功率相对应的控制棒位置来指示的。采用ΔT功率信号来计算棒组的插入极限。每个棒组都设有下述两个报警信号:
1)棒位“低”报警提醒操纵员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