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单元二管理理论.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二管理理论

单元二 管理理论 学习任务1 中国管理思想 〖任务引入〗 田忌赛马 战国时期齐王和田忌赛马,各出三匹马,每匹马赛一场,共赛三场,胜数多者胜。而如果将两人的三匹马分别以速度快慢分上中下三等,则齐王的三匹马都分别比田忌的三匹马要快一些。针对这样的实力对比,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用已方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己方的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己方的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结果田忌在第二、第三场中获胜,以2比l的优势赢得比赛。(资料来源:《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思考:为什么孙膑会在不利的情况下,反而取得最终的胜利?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有何启发意义? 在“田忌赛马”中,田忌在不利的情况下取得最后的胜利,是由于他在出马前准确地预测了齐王出马的顺序,然后再据此排兵布阵,最终以2比1战胜了齐王。“田忌赛马”其实是现代博弈论在中国古代的应用。 我们知道管理活动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许多人共同劳动即协作的地方,就需要管理,可见,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管理实践,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管理活动逐步产生认识,这种认识亦即人们所掌握的有关管理的知识就是管理思想。将管理思想系统化和上升到理论形态,便成为管理理论。 一、中国古代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实践和许多影响深远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管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前面提到的“田忌赛马”以外,还有丁渭的“一箭三雕”:故事发生在宋真宗祥符年间,因皇城失火,宏伟的昭君宫殿被烧毁,大臣丁渭受命全权负责宫殿的修复。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运输问题。丁渭提出了一个巧妙的“一箭三雕”方案,先在宫殿前的街道挖沟,取出的泥土烧砖烧瓦;再把京城附近的汴水引入沟渠中,形成一条运河,用船把各地的木材石料等建筑材料运至宫前;最后沟渠撤水,把清墟的碎砖烂瓦和建筑垃圾就地回填,修复了原来的街道。这个蕴含着运筹学思想的方案合理、高效地同时解决了三个问题,是中国古代管理实践的典型范例。还有长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等伟大工程,都是古代管理实践的典范。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许多著作中都有记载和论述,如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的《孙子兵法》,该书13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名言就是一例,这种辩证的策略思想在书中比比皆是。孙武的策略思想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管理上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日本和美国的一些大公司甚至把《孙子兵法》作为培训经理的必用书籍。 战国时期周公所著《周礼》一书,对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理想化的设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财政、教育、军事、司法和工程等方面,特别是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方面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其他如《论语》、《老子》、《墨子》、《韩非子》、《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等,也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成为中外企业家们的常备书,事实上,不仅是东方,也包括西方的许多企业都在主动运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指导企业管理。美国财富杂志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D·波顿在他的名著《大话管理100年》中,肯定当代“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被提倡。他指出:“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得人心者得天下’。意思是指,皇帝只要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就能很好地统治这个国家。古老而遥远的东方提出的这一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就是要以人的管理为中心,获取员工的心,让他们以企业为家,更愉快地工作,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高效益。这就是当今管理中常提的“人本管理”。波顿不仅推崇孟子的“人本管理”,而且对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也大为赞赏。他说:两千多年前,中国有个伟大的思想家,叫老子。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思想――“无为而治”,也就是说要减少管理当局的干预。两千多后的今天,这种思想被吸入了现代管理,其核心就是“信任、授权”。 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具体内容 1.儒家的管理思想——仁政德治论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作为利益一元化管理体制的维护者,积极主张恢复周王朝初期的管理模式,并赋予了自己的理想于其中,在“人性本善”的前提下提出了以仁政、德治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 (1)仁政。孔子提出“仁”。‘‘仁者,爱人”,“民之仁也,甚于水火”。孟子依此提出‘‘仁政”。“有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不忍人之心,是为仁心;不忍人之政,是为仁政”。孟子进一步指出:“仁者无敌”,“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郡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2)德治。儒家主张施仁政,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认为“苛政猛于虎”。儒家倡导用道德感化的方式来统治人民,因此主张德治。孔子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政、刑只能起镇压作用,使人不敢犯罪;德、礼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