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诗词的的特点
中西诗词的的特点
摘 要:从分析汉语古典诗词与英诗的特点出发,对宋词翻译采用意象等效性、声韵宽置性、结构灵活性、语言转换可逆性诸项原则作了探讨。这些实际上是诗词直译方法的具体化。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英译;宋词英译;意象;意境;韵律;节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8-0123-03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许多事情就是这样。……我认为,西方形而上学的分析已快走到尽头,而东方寻求整体的综合必将取而代之。以分析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也将随之衰微,代之而起的必然是以综合为基础的东方文化” 。“……对西方文化,鲁迅先生曾主张‘拿来主义’,这个主义至今也没有过时。……我觉得,今天,在拿来主义的同时,我们应该提倡‘送去主义’,而且应该定为重点。……但我们决不会把糟粕和垃圾送给西方”。宋词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美的乐章。对于其中的许多名篇,虽说国人大多耳熟能详,但是,还应该让绚丽多彩的宋词大步走向世界,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由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差异以及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诗词的的不同而引起诸多翻译困难,据人们乃至许多专家的观点,认为汉诗词几乎是不可译的。
汉语是一种以象形、形声或纯表意的、单音节的方块字为构词基本单位的表意文字,用汉语写作的诗词,形式严整,声韵整齐,读来琅琅上口,特别是格律诗词,还必须服从严格的字数、对仗、平仄和押韵等规则;汉语中的字词没有英语中的性、数、时态变化,因而,中国诗词更易于构建与组织出精练、形式均衡整齐的语言阵列;而英语是一种以字母组词的表音拼音文字,每个词的字符和音节数大都是不确定的,用英语写作的诗歌,除了象商籁体(sonnet)那种具有严格格律的古典诗篇外,其它诗体虽也基本讲求节奏(Metre)和押韵(Rhythm),但结构大都比较灵活,因此,出现了大量自由体诗歌;此外,英语诗句,因受到其语法的约束,也不可能象汉语诗句那样严整编排。中国古典诗歌,大都运用丰富意象词语进行排列、编织、整合,形式简约,用语含蓄朦胧,讲求意境营造,意蕴深邃,富于哲理; 英语诗歌大多感情自由奔放 ,辞藻华美,对情景和状态描述详尽,对事件过程叙述完整,对人称加以限定,对个人内心世界和灵魂表露坦率而直白,更具有抒情性。所以说,汉诗与英诗,在语言文化上、在艺术形式上具有明显差异,很难找到文字处理上“等值”的规则和方法。
汉诗和英诗可分别被看作两个语言系统的集合(set),此集合中的基础元素(element)分别是汉诗和英诗中的单词(word),如果这个集合中的各个元素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具有唯一的对等性(equivalence),则形成映射(mapping)之中的满射(one-one mapping),如果假设成立,二者之间的映射关系(mapping relation),即可按相互转化的规则(formula),实施翻译,甚至机器翻译。但可惜的是,上述假定是不存在的。因为,在汉英或英汉诗词的互译中,根本不存在单词之间的一一对等。由于双方都是一词多意的,所以,即使把两个集合中的元素都变为子集合(sub set),也无法形成满射(one-one mapping)。它们之间的映射关系交叉、重叠、嵌套,关系异常繁杂,用“等值”翻译是根本不可能胜任的。
用手工翻译汉语诗词,一直存在着“归化”( alienation)与“异化”(adaptation)、意译与直译的不同主张和争论。概括而言,“归化”要求向目的语(TL: target language)的读者靠近,采用目的语读者的所表达的语言符号,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要求译者向作者靠近,使用相应于作者的源语(ST: source language)的语言符号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大多学者基本上倾向或统一于异化与直译的观点和主张,但在实际翻译中,往往又很难向目的语读者传递中国诗词文化完整或比较完整的信息。
汉语诗词与英诗的特点之
意象整合。意象,此语最早可追溯到东汉王充(公元27~97)的《论衡》和南朝梁人刘勰(约465――520)的《文心雕龙》中。意象(imagery)是由物象经由诗(词)人自身意识的加工,形成的语言文学中的最小艺术单位,汉语诗词结构,基本是由意象为艺术构件整合、组合甚至是堆砌而成,意象单位之间,连接词很少或根本没有。如苏轼《水调歌头》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辛弃疾《青玉案》词中“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更有温庭筠《商山早行》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和陆游《书愤》诗中之“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名篇名句即是如此。
意象是有主观情感和思辩色彩的,因而通过意象群的排列、编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