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道教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宋道教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

两宋道教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   [摘要] 两宋道教政治伦理思想包括三方面基本内容:即以“敬神与德治”为要义的君王政治伦理思想,以“忠君”为核0的臣民政治伦理思想,以“积善成仙,积恶致祸”为特色的政治伦理控制手段。通过对两宋道教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可以看出两宋道教以宗教特有的方式服务于两宋政治体系,从而对赵宋政权的稳定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两宋道教;政治伦理;政教关系   [中图分类号]B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7)03-0135-06   [作者简介]向仲敏,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研究员,四川成都610064。      政治伦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范,它从伦理道德层面维系社会政治秩序,同时对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行为起着监督、调节作用。以儒家道德观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伦理,在维护君王专制的极权体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点早已成为学界之共识。毫无疑问,传统社会政治伦理固然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另外一种重要形态――道教在维系君王极权体制中的作用,学界也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前辈学者如鲁迅、许地山等人,已经从一般意义上强调了道教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性。①当代著名道教学者卿希泰先生也认为:“道教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不对中国道教进行深人的研究,就不可能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及其历史。”[1]   本文选择两宋作为研究时段,对两宋道教所蕴含的政治伦理思想加以梳理。本文认为,两宋道教政治伦理思想包括三方面基本内容:即以“敬神与德治”为要义的君王政治伦理思想,以“忠君”为核心的臣民政治伦理思想,以“积善成仙,积恶致祸”为特色的政治伦理控制手段。通过对两宋道教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可以看出两--宋道教以宗教特有的方式服务于两宋政治体系,从而对赵宋政权的稳定起着积极作用。      一、以“敬神与德治”为要义的君王政治伦理思想      在传统极权社会里,君王虽然凌驾于臣民之上,但君王这一社会政治角色也有相应的政治伦理规范。两宋道教从敬神与德治两个层面,对君王政治伦理予以诠释、规范。      (一)君王敬神:宣示政权的神圣性与合法性   在传统封建极权社会,君王均声称“受命于天”,这里的“天”是超验性的精神实体,是君王政权合法性的神圣来源,实际上也就是神。因此道教强调对诸神的崇敬,并视之为对君王政治伦理的重要要求。宋《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借东汉明帝礼拜北斗七元星君,明确表达了君王必须敬神的要求:   昔汉明帝游终南山,见一女人身着素表,披发跣足,端然坐石不起。帝曰:“朕为天下兆民之主.卿是何人,见朕失仪。”女子答曰:“吾是昊天玉皇帝车之臣,北极七元掌籍之星。君是何人,叫吾施礼?”帝龙颜失色,稽首拜谢:“朕为兆民之主,不遏真仙。令幸得遇。”稽首再拜:“得睹真圣慈采,夙生有缘,既非今日之因。伏愿元君慈悯,传什真诀,将冶身命国家,群臣各各信受。伏愿元君不惜大渊之宝,重举雷音,朕将宣布天下,流遍山河。万民同朕,遭遇洪范。”稽首再拜。[2]   该经要求君王敬神的政治伦理意图十分明显,即便是贵为人主,也应该向道教尊神俯首称臣,并同黎民百姓一道,忠实践行神的旨意。南宋吕元素集成之《道门定制》卷1,则为称臣立下规矩:“自上九皇外,其他众圣皆不须称臣。盖九皇尤人间之至尊,而众圣虽帝位者皆一方之帝,于九皇尤诸侯百官也。”[3]也就是说,只有“三清”、“六御”这九位级别最高的神仙,才可以享受到最高崇奉的礼遇(君王也要对其称臣)。其余神仙只相当于诸侯百官,君王无需对其称臣。这显然是按照人间的规矩为礼拜道教诸神立法。   如前所述,君王敬神是为了藉以宣示政权的神圣性与合法性。“有天下者尊事上帝。敕命惟几,敢有弗虔。”[4]两宋帝王都在不同程度上自觉地实践着“敬神”的政治伦理要求。宋张商英编《金?斋三洞赞咏仪》辑宋太宗、真宗、微宗制步虚词等共计160首,为行金?斋时醮告道教尊神使用。兹各举一例,以证其说:   太宗御制《步虚词》:   清静延金坛,无为大道理。归依玉帝前,稽首求宗旨。发咏焚名香,一心专不已。愿同四海知.万亿神仙子。悟即杳冥中,玄谈皆彼此。真人受命时.觉者有终始。象外好优游,恿情生谤毁。羽盖驾青龙,行遍八方水。[5]   真宗御制《步虚词》:将议元封礼,期观上帝心。清都云杳杳,丹禁漏沉沉。先觉回飚驭,导期锡玉音。乔封成纪号,虔巩倍钦钦。[6]   徽宗御制《步虚词》:   绿鬓颓云髻,青霞络羽表。晨趋阳德馆,夜造月华扉。抟弄周天火,档潜起陆机。玉房留不住,却向九霄飞。[7]   三帝之《步虚词》,无论是太宗之“归依玉帝前,稽首求宗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