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环境下信用卡反欺诈系统的研究.docVIP

互联网的环境下信用卡反欺诈系统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联网的环境下信用卡反欺诈系统的研究

互联网的环境下信用卡反欺诈系统的研究   摘要:互联网环境下,信用卡应用场景由线下转向线上,面对日新月异的信用卡欺诈行为,传统单一的反欺诈系统显得力不从心。针对这种现象,通过分析了近几年信用卡反欺诈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现在信用卡欺诈特点,提出将规则引擎、数据挖掘模型、人工校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互助互补、更加高效的信用卡反欺诈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信用卡;反欺诈;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1-0050-0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the credit card application scenarios turn the off-line to the on-line, faced with the rapid changes of the credit card fraud, the traditional single anti-fraud system seems powerless. In view of this phenomen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redit card fraud in recent years, put forward a model combining rule engine, data mining model and manual check to form a set of Cooperative, complementary and more efficient anti-fraud mode of credit card.   Key words: Internet; credit card; anti-fraud; data mining   1 概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崛起,信用卡消费变得越来越普及,规模日益壮大。据《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6)》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银行卡累计发卡量63.7亿张,当年新增发卡量7.6亿张,同比增长13.5%,并且近几年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速。与此同时,2016年信用卡欺诈案件上万起,诈骗金额持续攀升,由此带来带来的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信用卡欺诈俨然成为影响信用卡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无疑是把双刃剑,在成为信用卡发展助力军的同时也给银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信用卡业务日益壮大,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诈骗手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反欺诈方案已经难以适应信用卡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构筑一道高效率的反欺诈安全盾牌势在必行。   2 互联网环境下信用卡欺诈的特点   快速兴起的互联网技术和广泛使用的智能终端带给人们便捷的生活的同时,也使得信用卡相关数据变得复杂和庞大。多样化的支付方式和服务模式也同样衍生出更新式的欺诈手法,[2]具体来说,近几年信用卡欺诈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隐蔽性   近些年,互联网支付的迅速盛行使得信用卡的支付从现场转向背后,由线下转向了线上,与原来传统的实体介质支付不同,互联网支付具有迅速交易、场景虚拟、方式多样等特点。于是,这几年很多的欺诈分子转移到了互联网渠道上作案,他们藏在互联网的后面,利用短信、电话、邮件、钓鱼网站等等方式窃取他人隐私,实施盗刷、套现,使得信用卡反欺诈变得比以前更加棘手。   ②专业性   近现代的专业技能也是这些诈骗分子的欺诈“利器”。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懂得利用一些网络技术设计陷阱,研究信用卡申请、交易流程,寻找规则漏洞。比如,通过包装个人信息、伪造互联网行为等方式提高个人资质,骗领信用卡;入侵免费WIFI、变身银行官方号码伪基站、制造山寨二维码、发送病毒短信、邮件等方式窃取客户信用卡信息并实施盗取。   ③规模化   互联网时代,信用卡欺诈不仅“革新”了技术手段,也从“小团队作战”发展到有组织、有预谋的产业化作案,他们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勾结,跨境跨界,分工明确,涉及领域也十分广泛,银行、第三方支付、网络运营商、电子商务等多个环节。这些不法分子从对银行业务和规则的研究,到技术攻击,再到客户信息的骗取,流程清晰,计划缜密,俨然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   结合现在信用卡欺诈手段的特点,反欺诈也要从多方位入手进行实施,比如硬件的革新,技术模型的完善,跨境跨界信息的共享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信用卡欺诈无所遁形。   3 信用卡反欺诈的现状与问题   银行业具有天然的数据属性。[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技术的快速更新,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反欺诈方面取得了不错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