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尚德的应用甘草治疗消化系疾病的经验介绍.docVIP

俞尚德的应用甘草治疗消化系疾病的经验介绍.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俞尚德的应用甘草治疗消化系疾病的经验介绍

俞尚德的应用甘草治疗消化系疾病的经验介绍   摘要:介绍俞尚德主任医师应用甘草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胆石症等消化系病症的临床经验,包括甘草的用量、用法、配伍及副作用等。   关键词:俞尚德;甘草;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7-1436-02      俞尚德主任医师为国家级名中医,毕生钻研脾胃学说,长于消化系病症的诊疗,临证喜用甘草,自拟各处方中几乎无方不用之。有“甘草郎中”之誉。他参阅古今医学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临证之所得,对甘草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多有创见。本文拟就这一方面作一介绍。      1 甘草概述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补中益气、和中缓急、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和药性等功效,《神农本草经》将之列为上品,认为“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仲景方多用甘草,如《本经疏证》所言:“《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凡为方二百五十,用甘草者,至百二十方。非甘草之主病多,乃诸方必合甘草,始能曲当病情也。”道出了甘草之所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日本汉方家吉益东洞认为仲景用甘草不能单纯认为是调和诸药,而有实际的意义。即是:“主治急迫也。故治里急、急痛、挛急,而旁治厥冷、烦躁、冲逆之等诸般迫急之毒也”(《药征》)。李东垣亦擅用甘草,他认为:“甘草,阳不足者补之以甘,甘温能除大热,故生用则气平,补脾胃之不足,而大泻心火;炙之则气温,补三焦元气……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由此可见甘草斡旋之功,赫赫卓著也。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现代医家结合药理研究的结果,更明确提出,甘草尚可视为皮肤及黏膜的止痛剂和修复剂,在口腔、咽喉、胃肠等病变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含有甘草甜素、黄酮苷、三萜类、甘草次酸等,有抗溃疡、保护溃疡面、解除平滑肌痉挛及抗炎、抗过敏、抗利尿等多方面作用。      2 俞老应用甘草治疗脾胃病及肝胆病经验      俞老认为。甘草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幽门不全梗阻、食道贲门失弛缓症、肠痉挛、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等几乎所有的消化系病症的治疗。但针对不同的病症,甘草之用生与用炙,剂量之轻重及药物之配伍等,均大有讲究。   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多病程较长,迁延不愈,久病属虚,俞老认为,总以脾胃气虚为本。故其自拟之补中生肌汤、浅表性胃炎方、萎缩性胃炎方等诸方中,均用甘草以补中益气。下面以俞老治疗消化性溃疡之自拟方补中生肌汤为例,作一具体介绍。   消化性溃疡多表现为胃脘隐痛反复发作,伴嘈杂、泛酸、疲乏、面色无华等,俞老认为整体辨证是中气虚,“溃疡”只是一个局部表现,就其局部而言,存在着脉络瘀痹属实的一面。虚和实是消化性溃疡的两个方面,而虚是主要方面。所以治疗以补中气虚为主,通瘀痹实为辅。依据上述认识,俞老自拟补中生肌汤治疗溃疡病,效果颇佳。其组成为:黄芪15-30g,党参12-15g,炙甘草12-18g,赤芍10-12g,白及10g,制乳香5g,当归8-10g,茯苓15-30g,乌贼骨15g,淡吴茱萸3-5g。   方中炙黄芪和炙甘草,均为甘温之品,甘者中之味,温者中之性,性味皆中,故能益气补中。且黄芪“主痈疽、久败疮”(《神农本草经》),能“入脾而托已溃痈疡”(《本经逢原》);甘草“长肌肉”(《神农本草经》)。可见此二药兼顾益气补中、托疮生肌二者之长,实可担当补中生肌之重任,为方中之主药。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甘草主要成分之一的甘草次酸,能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再生,有利于溃疡愈合。西药生胃酮之主要成分即为甘草次酸。针对局部之络脉瘀痹,方中赤芍、当归、制乳香、白及等通络行瘀、祛腐生肌。   另外,久病脾虚,肝木每得以乘之,致肝脾不和,脘腹隐痛难愈。故俞老临床应用甘草,常伍以芍药,使土中泻木。二药相合,柔肝和脾缓中,则肝脾调而痛自除。此一经典配伍广泛应用于慢性消化系病症的治疗。俞老经验:凡具有下列临床特征者,用之皆效:①痛而喜按、喜揉者;②进食可使疼痛减轻或缓解者;③喜俯身护其痛处者;④局部时有块状或索状物而又可自行消失者;⑤局部有紧张感或牵引感者;⑥痞满而与进食无关者;⑦嗳气空腹时亦有。   古人用芍药甘草汤,常是白芍剂量大于甘草,而俞老则认为,若解痉止痛,则甘草剂量应大于芍药,甘草有缓解挛急作用,而芍药则具有直接镇痛作用。此可从小柴胡汤“若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三两”的记述中窥知一二。在治疗慢性痢疾和虚痞时,芍药用量大于甘草,后者旨在“收胃气”,宜与茯苓相配伍。此外,甘草用量至少要在10g以上,始能有较强的缓解挛急作用。用量过少,则作用减弱。对于溃疡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