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插花地”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仁怀“插花地”的研究

仁怀“插花地”的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史时期仁怀插花地的情形及调整、插花地形成的原因以及插花地流弊的认识和研究,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观察插花地现象,论述了仁怀插花地的情形、调整、形成原因以及插花地的流弊。研究的时间跨度较长,即主要从明清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关键词:插花地 调整 形成原因 流弊      仁怀市,原称仁怀县,于1995年撤县设市后才改称仁怀市,是国酒茅台的故乡,有“中国酒都”之称,“中国第一酒镇”――茅台镇就位于境内。   仁怀在清代以前一直属于四川管辖,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月,改隶贵州都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四月,改隶四川布政司。雍正六年(1728年)七月二十九日,仁怀随遵义府改隶贵州。划归贵州后其边境与四川古蔺县、贵州习水县、桐梓县、遵义县、金沙县接壤。界址多有不清,插花地现象非常严重,主要有“犬牙之地”和“瓯脱之地”两种类型。   明清以来经过多次调整,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才确定下来。正如清咸丰年间广西道监察御史伍辅祥请划清黔、蜀疆界时即言:“即如四川之綦江、贵州之桐梓、仁怀,该三县交界之处所,数十里之中本为綦界者,忽插入桐、仁一段,本为桐、仁界者,忽插入綦江一段。似此之类,不一而足。” [1]无论历史时期还是现在的仁怀,插花地都普遍存在,是仁怀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自明代开始,其流弊就已显现并为时人所认识,清代更置于鸦片、客民、饷项四事之首。[2]因此,研究仁怀插花地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历史时期仁怀插花地这一现象的研究,希望能对当前及未来仁怀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点作用。   一、明清以来仁怀插花地情形及调整   大观三年(1109年)六月,土著首领杨光荣归附北宋王朝,诏建滋州,辖承流、仁怀两县。州治与承流县治同在今习水县土城,仁怀县治在今赤水县复兴场。[3]仁怀之名始于此,至今仁怀建县已有900年历史。根据胡林翼对插花地类型的论述,仁怀插花地属于犬牙之地和瓯脱之地的类型。   对仁怀插花地情形的记载最早是:宋宣和六年(1124年)以播州域为遵义县,隶南平军。播川县辖有今仁怀东北一线地。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播州为播州沿边安抚司,隶湖广等处行中书省,领有石粉罗家永安等处,旧为永安驿,辖有今仁怀东北一线地。仁怀等处在今赤水,古滋等处在今仁怀西北,怀德司在今仁怀西,旋废。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玉珍在重庆僭称皇帝后,曾在仁怀、古滋辖地置怀阳县。   对仁怀插花地的调整是从明代开始的。此时全县10里61甲。今大坝区及喜头区学孔、林阁,三合区云华、火石、团结、两岔等乡全境或少数地,时属遵义县辖地。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四月,置仁怀县,新建县治于留元坝(今赤水县城),辖仁怀、赤水、郎城、丁溪、安罗、李博等六里。东接府属桐梓县界,南抵贵州宣慰司黔西境,西连永宁宣抚司地,北邻四川江津县界。东南与遵义县接壤,西南与永宁宣抚司岩上岩下(今金沙县石场、清池区)地相连,西北与泸州合江县相隔,东北与綦江县分界。总面积6424.5平方公里。   崇祯二年(1629年)仁怀将原六里改为十里,即增加河西、吼滩二里;改郎城为二郎、土城二里;改丁溪为丁山、小溪二里;其仁怀、赤水、安罗、李博四里仍旧。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仁怀县归属清廷。仁怀县治及所辖10里仍旧,县不再隶真安州。废威远卫所及10屯,隶仁怀县,编入民籍。雍正八年(1730年),划河西、仁怀、土城3里归遵义府通判就近管理。   乾隆三年(1738年)冬月初五日,吏部议准:改遵义府通判为遵义分府,将仁怀县原划出的仁怀、河西、土城三里地方归遵义分府管辖。仁怀县辖七里:小溪、丁山、吼滩、赤水、二郎、安罗、李博。[4]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遵义厅为仁怀直隶厅(亦称仁怀直隶军民府),归贵州粮储道管理。至此,今习水的土城、民化、醒民、同民、隆兴、马临以及东皇、图书一带属仁怀直隶厅管辖,回龙、习酒、桑木、二郎、永安、二里、温水、大坡、寨坝、坭坝、官店、桃林、仙源、双龙、良村、三岔河、程寨等地仍属仁怀县管辖。[5]   清代,县治地跨南北长135公里,东西宽17公里。东连遵义县西境,南以芦竹山与黔西州分界,西跨赤水河与四川永宁县相连,北抵四川江津县界。东南至遵义县界,西南抵黔西州界,与永宁县一水相隔,西北抵仁怀厅界,东北与桐梓、綦江县界相连。总面积4224平方公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月,从仁怀县李博里划归遵义县沙溪隶插花地7处:杨家咀、桑树坝、梨树坡、石关子、橡皮树、韩家营、石坑坝。三十三年又调整插花地,将仁怀县地自石坑河起,至九条岭上,划归仁怀厅,将仁怀厅地自岔角滩起,至风益石止,拨归仁怀县。[6]   道光二十年(1840),正式移遵义府经历及遵义协右营驻温水。遵义府经历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