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混沌走向清晰开发区行政诉讼主体资格实务的研究.docVIP

从混沌走向清晰开发区行政诉讼主体资格实务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混沌走向清晰开发区行政诉讼主体资格实务的研究

从混沌走向清晰开发区行政诉讼主体资格实务的研究   摘要:随着近几年各地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因其机构设定的独特性,对经济开发区在行政诉讼中的主体资格问题愈发突出。本文从我国开发区现状分析入手,结合行政主体理论,探讨了目前开发区行政主体地位的尴尬现状,分类解读开发区三种不同管理模式,对我国开发区管理机构的行政诉讼主体资格的制度构建和立法展望进行尝试性研究。   关键词:开发区;行政主体资格;出路   一、缘起:开发区行政诉讼主体之尴尬现状——开发区行政诉讼案例引发的思考   常州市远景广告有限公司经常州市交通局批准,在某高速公路道口处设置一广告牌。然而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国土建设局以未经高新区审批、影响管委会形象两项“罪名”,强行拆除了这一广告牌。远景公司认为规划国土建设局本身也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行政程序违法,据此向武进法院提出行政诉讼,将规划国土建设局告上了法庭。武进法院认为武进高新区规划国土建设局没有行政主体资格,该局属于江苏省武进高新区的内设机构,而武进高新区又是武进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将武进区人民政府变更为本案的被告,并把此案移送到中级人民法院。该案凸显我国目前因开发区行政主体地位模糊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1、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缺失,行政行为合法性遇挑战   开发区管理机构由于没有合理的法律地位,在行政执法中异常尴尬,一方面需要行使大量的行政职权,另一方面却因为其没有合法的权力来源,行使权力的范围、程序也就没有法律的依据和保障。   2、行政行为违法责任不明,诉讼主体资格认定模糊   虽然部分地方人大出台了关于开发区的地方性法规,对开发区管理机构进行了明确授权,但这些地方性法规大多数只针对国家级和部分省级开发区,而大量省级以下的开发区没有得到行政授权。特别是涉及开发区行政争议时,时常以自己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而推脱责任,法院也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难以受理。   3、开发区法律地位不明确,行政诉讼级别管辖不明   开发区管理机构法律地位不明,势必导致在行政诉讼当中管辖权的混乱。在上述案件中,原告以开发区国土规划建设局作为被告直接向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变更武进区人民政府为被告后,基层法院就丧失了对本案的管辖权,转而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二、考究:混沌中的开发区行政诉讼主体资格   (一)学界关于开发区行政主体地位的分歧   一是派出机关说。实践中,开发区管理机构所管事务较为复杂, 所辖范围较宽, 其拥有的权限与同级别地方政府相差无几。而且从开发区管理机构在实际中所充当的角色、履行的职能和发挥的作用来看,开发区应属于派出机关,具备行政主体资格。   二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说。开发区管理机构行使的是对整个开发区范围内行政事务的管理权,是综合性的行政职权,明显不是具体授权类型,而是概括授权,这一特点可以从开发区条例的相关规定看出,我国目前的开发区条例大都对开发区管理机构予以明确概括授权,符合授权主体的特征。   三是派出机构说。根据目前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开发区管理机构应被认定为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原则上,派出机构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的授权。   (二)开发区管理模式分析   1、“公司制”管理模式   该模式下,开发区以企业作为开发区的主要发展者与管理者,通过组建开发公司来具体负责开发区的规划、投资、建设、运行、经营和管理。开发区的各种社会性事务则由城区政府统一负责,人事、税收、工商等行政管理职能还是由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来行使。典型的有深圳科技工业园、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2、开发区与行政区合一的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下,开发区与所在地的行政区管理合一。该模式的特点是开发区与其所在地的行政区合并互相融合;或者采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模式,二者合署办公,人员配置上相互混合,内设机构基本保持原行政区管理机构的编制和职能。典型的有青岛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3、准政府管理机构的管理模式   该模式下的开发区管理机构中仅具党、政两块功能,而无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机构,只是具有部分政权的简化的“准行政区”。目前,这种模式在各地开发区中运用得最为广泛,范围包括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省级以下开发区。   三、出路:问题解决之路径选择   (一)重构:制度设计   1、“公司制”模式下的出路   在“公司制”管理模式下,开发区不再是政府的派出机构,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而是由各种开发公司作为主体进行规划、投资、开发和管理,并非适格的行政主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9条所确定的“谁作出,谁负责”原则,以作出涉诉行政行为的地方政府为被告。   2、开发区与行政区合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