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找规律中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的探讨.docVIP

从找规律中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的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找规律中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的探讨

从找规律中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的探讨   摘 要:找规律是小学数学中代数的重要知识,通过找规律教学,从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联系生活实际去发现规律的技能,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索、创新等数学能力,最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主动寻找探究、主动思考,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找规律;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5-0142-02   数学能力中主要的是思维能力,而找规律则是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发现、归纳等活动寻找规律,是学生逻辑思维生长的启蒙点,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材中,“找规律”是学习数学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日常生活中,学生如果认真观察,可以找出相应的规律,对于学习数学,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 提出问题,创造情境,激发学生找出规律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谓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它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律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   合适的问题情境是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的认知冲突,从而会引起学生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思维定向,情境会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在创设情境,激发“找”规律的动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接受并能理解。教师在讲内容前首先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从最熟悉的知识开始学习新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间隔排列”这一规律时,笔者先出示一串间隔排列的红绿彩球,告诉他们红球的个数,让他们猜绿球的个数,再媒体出示间隔排列的花边,告知一种花型的个数,猜另一花型的个数,再欣赏各种间隔排列的美丽图案,先从美上吸引学生的注意,接着让学生找找有什么共同点,通过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找”规律的兴趣,成功引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最后学生收获“找到”的乐趣,也培养了思维能力。   (2)重视问题情境中学生情感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新知识或新经验,必须自己理解学习的意义,学校教学工作的缺点,不在于学生没有获得充足的知识,而是没有提供学生发展情感的机会。教师一般只说知识而撇开情感。事实上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当一个人对事物有所认识时,就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喜、怒、好、恶等)。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把知、情两者融合起来,以获得完整的教学效果。如小学教材中间隔排列是较直观易懂的,所以安排在《找规律》这一知识体系的起点,既激发其好奇心,又能让学生得到满足的结果。保持了其继续“找”下去的信心。   (3)必须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和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因为只有经过思考了,学生才能对于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进而才有逻辑思维活动进行发明创造,这对于学生的创新发明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鼓励大胆猜想,导出所“找”规律的朦胧直觉,激起思维的火花   直觉思维是数学发现的关键,找规律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比较后,大胆猜测规律,这种猜测其实就学生对知识的直觉感知,这会激发学生进一行去进行探究所猜测的规律。波得亚十分推崇学习过程中的猜想,它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而且还给了他们应用的思维方式。如在教学ac+bc=(a+b)c这一规律时,先精心设计引导过程;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这样一道应用题:现本班男生有32人。女生有16人,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要做一些千纸鹤,每人各做25个,一共要做多少个?通过不同的数量关系,学生会出现以下解法:32×25+16×25=1200(个),(32+16)×25=1200(个),引导学生观察两式中的异同,这样联系实例,步步深入、精心引导,学生会形成朦胧的规律,再通过多次验证,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在反向运用规律时,我出示题目:102×25,让学生先大胆猜想,可以运用什么规律简便计算,导出学生的直觉思维,进而分组验证,经过这样的分析、归纳学生发现了规律,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3 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过程,“找”得有序,形成数学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找到知识的规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有序是关键,有序才不会重复,有序才不会遗漏,有序才更易发现规律。在教学简单的排列问题:将1、2、3组成一个三位数有几种排法时,先进行活动分组,再让各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找得又对又快。在交流后总结出有序排列:先将1放在百位,有几种排法,再将2放在百位有几种排法,最后将3放在百位有几种排法,其规律是a个数排列,有a×(a-1)×(a-2)×……×1种排法(a≠0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