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源到资本民间艺术旅游开发路径的研究.docVIP

从资源到资本民间艺术旅游开发路径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资源到资本民间艺术旅游开发路径的研究

从资源到资本民间艺术旅游开发路径的研究   作者简介:林德山(1979-),男,汉族,山东莒县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俗旅游和高职旅游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2013年度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3RKA11010)和山东省2013年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J13WG89)共同支持。   【摘要】民间艺术是旅游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旅游开发也是民间艺术传承、传播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与动力。在旅游开发中,民间艺术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是双方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关键在于民间艺术实现从文化资源到旅游资本的转化。文章从学术史回顾入手,论述了民间艺术的旅游价值,重点研究了三条民间艺术的旅游开发路径。民间艺术的旅游开发过程实质上是其自身价值在旅游产业中被重新发掘和再创造的过程,又因为其自身特质,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走差异化开发之路。   【关键词】资源;民间艺术;旅游开发;路径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4.06.007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其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即是不断被开发利用的过程、不断被资本价值化的过程。旅游开发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核心和基础,以创造综合效益为目的的系统性经济活动。旅游开发的实质在于充分挖掘各种旅游资源的内涵价值,提高其旅游吸引力,使之成为现实的旅游吸引物并实现价值回报。民间艺术泛指在民间广大民众中流行、传承的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文学和戏曲等艺术形式。民间艺术,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彰显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和延续民族智慧的血脉[1]。其作为价值重大的人文旅游资源,在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具有非常显著的地位。本文从学术史回顾入手,论述了民间艺术的旅游价值,重点研究了三条民间艺术的旅游开发路径,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学术实践提供参考。   一、民间艺术与旅游开发相关理论研究   民间艺术早期研究主要是民间美术方面,且与产业开发不发生联系。早在1800年英国就出版了《中国风俗画》;1911年上海天主教堂刊印的《中国迷信之研究》, 其中与民间信仰相关的纸扎、年画等民间艺术方面多有涉及。科学意义上的民间艺术研究肇始早于20世纪初的五四时期,其与民俗学的缘起、发展存在趋同的轨迹。“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在《关于民间艺术――卷头语》(1933)提出“民众艺术”的概念,并论证了其社会功能,重点阐述了民众艺术研究的重要价值[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间艺术在民众动员中起到过重大作用,民间文艺受到空前的重视,如在晋察冀解放区扶植并恢复了武强年画社,大量印制颇受民众欢迎的《投豆选好人》、《娃娃戏》等年画[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民间艺术自身发展和专业研究都体现着政治挂帅的特征;80年代至今民间艺术研究多在表演理论、仪式理论、文化资本理论、权力理论和交往理论等方面。   当代社会,信息时代、工业文明、流行文化等“现代性”因素全面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传统农耕经济逐渐消退,规模化机器生产迅速取代了手工制作。民间艺术一方面走向衰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了博物馆;另一方面也被市场改造并接受,走向了产业化和商品化。民间艺术的审美获得了重构,其视觉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新的时代形象,如地方文化标志、特色旅游商品等,迎合了市场化需求。部分民间艺术以“遗产”的面貌呈现出价值性,如在各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驱动下,“开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产业化保护”理念被提出并付诸实践。在现代语境中,遗产成为旅游中的一个品种、品牌进入到大众消费领域[4]。   在旅游产业中,民间艺术主要以人文旅游资源的面貌出现,其与旅游开发的相互关系受到了学者们的密切关注,相关研究不胜枚举。一批旅游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如马康纳(MacCannell)、尤瑞(Urry)、科恩(Cohen)、纳什(Nash)、彭兆荣、谢彦君等人的研究拓宽了相关视野并且深化了研究程度。本文的研究立场更接近戴琦(Deitch)的观察结论:“大众旅游并未对该地区艺术和手工艺品的制造产生破坏,而且促进了艺术品的生产并使古老的传统得以复兴”[5]。在论及民间艺术资源向旅游产业资本转化路径中,我们也不会忽略布迪厄(Bourdieu)的文化资本理论。   二、民间艺术的旅游价值   (一)民间艺术是旅游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旅游业是资源依托型产业,旅游开发依赖各种旅游资源,民间艺术是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民间艺术是一地民众生活文化的艺术反映,历经了时间的沉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民间艺术作为旅游资源能够充实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内容,丰富旅游客体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民间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