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遗址民族墓葬再的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乐遗址民族墓葬再的探讨

可乐遗址民族墓葬再的探讨   [摘 要]可乐遗址民族墓葬地处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境内可乐乡政府驻地附近的一处山间坝子上,是目前贵州境内发现的最大的夜郎时期民族墓葬,其墓葬习俗和随葬器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发现至今经历了多次发掘清理,是已发现的夜郎时期最重要的遗存,对于研究夜郎独特文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可乐遗址民族墓葬作简要探讨,以期为研究夜郎文化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套头葬;可乐遗址民族墓葬;夜郎国   可乐遗址民族墓葬(1978年考古报告称为乙类墓葬)是研究夜郎民族文化的重要实物材料,有学者将其誉为夜郎考古的“殷墟”。从1977年首次被发现,到2000年秋季为止,可乐遗址民族墓葬先后经历了九次发掘清理工作,其中以2000年秋季的发掘工作成果最为丰富,此次发掘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可乐遗址民族墓葬已经发掘清理出320多座,出土随葬物品共计900余件以及大量的残片。墓葬和出土物件数量均为同期夜郎民族墓葬考古发掘之冠,为研究夜郎民族文化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实物材料。   一、可乐遗址民族墓葬的基本信息   (一)墓葬地理环境   可乐遗址民族墓葬位于现今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可乐乡,该地东距赫章县城大约70公里,北距云南省彝良县不远,是一个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乡镇。可乐是贵州典型的山间“坝子”,长约为3 000米,宽为300至400米,海拔1 800米,坝子狭长,呈西北东南走向。自西向东的可乐河与西北方向流来的麻腮河在坝子中央汇合以后,向东直流,流经赫章县城以后,最后汇入乌江支流――六冲河。夜郎遗址和墓葬群就分布于坝子周围的小土山上,土山之外则为群山环绕,地理环境十分优良。   (二)墓葬发掘过程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州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在可乐河北岸发现了十几座汉墓,并进行了发掘。1977年考古队再次对可乐汉墓进行发掘,就在发掘工作即将结束的10月24日,考古队员接到一位老农的报告,根据他犁地时犁出来的明显区别于汉文化器物的铜器、铁器,考古人员发现了祖家老包夜郎墓葬,自此夜郎民族墓葬被发现。   1977年10月24日发现民族墓葬后,随即在祖家老包对民族墓葬开展了第一次发掘清理工作。此次发掘总共清理出了25座民族墓葬,并发现了“套头葬”这一独特的墓葬习俗,以及一些别具一格的随葬器物。1978年底,考古人员再次在祖家老包、罗德成、以及锅落山三地发掘清理民族墓葬143座。加之1977年的首次发掘,两次共计清理民族墓葬168座,各类出土器物达300多件。在1978年的考古报告中将汉墓划分为甲类墓葬、民族墓葬划分为乙类墓葬。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考古人员又先后对可乐墓葬进行了几次发掘工作。   2000年秋季,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展开了对可乐遗址的第九次发掘清理。此次发掘主要集中于罗德成地和锅落山两地,其中罗德成地清理出民族墓葬107座,锅落山则清理出1座,两地清理出民族墓葬共计108座,出土器物600余件。此次发掘清理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国家文物局将其评为“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二、可乐遗址民族墓葬的特征   (一)形制   可乐遗址民族墓葬显著的形制特征是规模普遍较小,且地表无封土;墓葬结构简单,均为竖穴土坑墓,皆无墓道和腰坑;墓坑平面基本为长方形,修整不规整,坑壁平直度差,转角多为弧形,墓底窄于墓口[1]。1978年的考古报告根据墓坑形状的大小,将其划分为狭长方形和长方形土坑墓两种,而2000年的考古报告则将其划分为长方形和哑铃型两种。针对这一情况,张合荣研究员认为这是由于第一次发掘时田野工作相对不足造成的。   1978年发掘的民族墓葬,墓室长度一般为2米、宽度为1米,最大墓室的长度为3.75米,宽度为2.3―2.65米。最小墓室长为1.1米,宽为0.45米。而墓室的深度一般在0.5米左右,最深的有1.85米、最浅的为0.1米。而2000年发掘清理的民族墓葬,墓坑宽度一般在1米以内,墓坑的长宽之比平均值为2.88:1,最大比值为4.5:1,最小比值为1.8:1。总体来说两次发掘的墓葬在形制上无较大区别,主要不同在于2000年发掘的墓葬随葬器物比1978年的要丰富,且分布有悬殊,出现了棺木葬具。   (二)器物   可乐遗址民族墓葬出土了许多独具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随葬器物,部分器物在国内考古发掘中是独一无二的,为研究夜郎民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这些器物主要分为青铜容器、兵器、装饰品、以及陶器四种。青铜容器典型代表为有铜釜和鎏金铜鍪。出土的铜釜造型美观、体型庞大、工艺非常精致;鎏金铜鍪通体鎏金,造型极为精巧,其中的小蹄足做工十分别致,体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兵器的典型代表为戈和剑。戈主要有考古报告中划分的B型和C型无胡铜戈,二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