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隐患问题再的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隐患问题再的思考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城乡二元体系造成的一群“制度性孤儿”,由于父母“缺位”、亲情缺失,隔代监护、补偿心理,留守儿童群体“抱团”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塑造,阻碍其良好行为习惯及优秀品德的养成,甚至危及自身安全及社会稳定。要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隐患问题,应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快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观。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父母缺位 隔代监护 “帮派”抱团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7-0127-02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我国长期城乡二元体系造成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伴随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这一群体呈逐渐“壮大”趋势。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 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如此数量庞大、覆盖范围广泛的农村留守儿童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大量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已然成为事关孩子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因素,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父母“缺位”、亲情“缺失”:影响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塑造
“父母陪伴”这一看似寻常而普通的心理需求,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却是莫大的奢求。《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报告,“中国有近1000万留守儿童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这种情况使得留守儿童在烦乱度、迷茫度上高于非留守儿童。”长期的父母“缺位”导致留守儿童人格发展出现很多问题。
《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4)》指出,留守儿童往往有严重的自卑感,但又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大多数儿童对父母充满怨恨、盲目反抗。对于正处在成长关键期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陪伴、亲情的关怀、爱与被爱的权利全然被赤裸“剥夺”。在他们心底自己就是被父母抛弃的“孤儿”、被亲戚邻居嫌弃的多余人,老师眼里的“消极被动”分子。久而久之,强烈的自卑感、孤独感形成,“孤独的感受会引起人们的恐惧感。孤独意味着自己被迫与同伴分离,与外界没有联系,不能发挥人的力量,意味着一筹莫展。孤独意味着外部世界可以侵犯我们,而我们只能听之任之。”由孤独感产生恐惧感、无助感,甚至是绝望感,无形中铸就了农村留守儿童自我隔离、消极被动的负面人格特质。
西方有句名言:“一个母亲胜过一百个优秀教师,一个父?H胜过一百个校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性格和行为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缺席,都将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某种障碍,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人格缺憾。心理学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儿童的顺利社会化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抚慰感。反之,“父爱或母爱的缺失会使人到外界去寻找补偿,容易导致精神疾病”,有研究指出,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自暴自弃、孤僻、悲观消极、偏激、内向、忧郁等现象,从而导致其道德行为发生偏差。”一部分孩子从留守儿童沦为流浪未成年人,甚至成为犯罪未成年人,已经成为令整个社会为之担忧“问题儿童”。
二、隔代监护、补偿心理:阻碍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与优秀品德的养成
父母外出务工后,农村留守儿童其饮食起居等问题主要转移到祖父母(外祖父母)身上,由此产生的便是隔代监护和隔代教育问题。就中国的传统来说,隔代人更为宠爱孩子。尤其对于那些“没妈没爸”的留守儿童有着强烈的补偿心理,百般宠爱不让其受丝毫委屈,即便孩子犯错,仍然袒护宽容。殊不知无原则的溺爱是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德的养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良好行为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不良行为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的一种力量,习惯形成个性,个性决定命运。良好行为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的辉煌;反之,不良行为习惯则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甚至成为一个人道德败坏的罪魁祸首。
补偿心理的监护模式,不仅影响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容易导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偏离正确的轨道。法国教育家卢梭特曾如是告诫:“你们知道造成你们儿童的不幸的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吗?那就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江苏省英语中考自动化考试口语情景对话专练真题.pdf VIP
- NB_T 10072-2018 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规范.docx
- 2025年党支部书记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中央八项规定专题党课讲稿(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争做新时代合格党员;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看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docx VIP
- 检验科生化年终工作总结.pptx VIP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电子版.pdf VIP
- 蕉内品牌手册.pdf
- 河南普通高中会考化学考题试卷 .pdf VIP
-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理论试题及答案.pdf VIP
- 工程项目移交申请单.docx VIP
- [仪器仪表标准]GBT 21117-2007 磁致伸缩液位计.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