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副刊编辑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
副刊编辑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
人类文化,文化人类,在悠悠的漫漫的岁月里,文化始终是促进社会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因素。无论哪个国家,抑或哪个民族,自己的文化血脉与外来的文化营养构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支撑着历史的天空和前行的身躯。那么,从这个角度理会,报纸副刊编辑则不简单、不轻省、不虚浮了。在看似平常、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必须(也必然)有种崇高的担当,没什么疑问的,更不可马虎,不可推诿。
文化是什么?往白了说,就是那种持久的、稳定的、源远流长的理念,包括认知、习惯、风俗风情等等。虽然报纸既是党的方针、政策的传播媒体,也是民众冷暖、心声的表达平台,不过,我们不能忽略了副刊的作用。岂不知――“新闻招客,副刊留客”。进一步说,新闻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副刊具有久长的感染力!
回首副刊历程,从它诞生的那时候算起,距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了。最初,由英商在我国创办的《字林沪报》,辟出《附张消闲报》即是副刊的样板。不过,当时名曰“附张”或“副张”而已。至于“副刊”的出现,据说源自于“1921年北京晨报改版,第7版定名‘晨报附镌’,请精于隶书的书法家题名,而隶书体中没有‘附’字,书法家便灵机一动,挥毫写了‘副’字,后来又把‘副镌’更名为‘副刊’,沿用到今天。”
不管怎样,关于副刊的定位,上海新民晚报社老编辑家秦绿枝的妙喻更令人信服,大意是:如果说新闻是一座大厦,副刊就是这座大厦前后的盆景,而盆景一定要跟大厦协调……
然而,长期以来新闻界对副刊编辑的作用缺乏深入的思考,对副刊编辑的文化作用更是缺乏应有的认识,副刊编辑在报业中的发展一直比较尴尬。其尴尬主要有三点:
一是在新闻媒体中角色尴尬
在一家新闻媒体中,新闻人永远是主流,这是没有疑义的。如是,则副刊编辑到底是新闻人还是作家、艺术家或学者,则大受质疑。他们显然与文艺创作密切联系,有的干脆就是“术业有专攻”的作家、学者,在某个专业领域的造诣远远超过了在新闻方面的成就。这样的角色在以新闻报道为中心的新闻媒体中,很难成为主流角色,然而他们又必须接受新闻媒体的评价和管理。这是他们作为“媒体人”的一种角色尴尬。
二是职业地位的尴尬
地位的尴尬是角色尴尬所导致的。一个职业化的副刊编辑,由于他本来应有的素养和专业水准,完全有可能在某个专业领域有所成就,而由于其自身工作的成就,也很有可能在某些专业领域已经产生重要影响。实际上却很容易被其所厕身的新闻媒体职场所忽视,造成副刊编辑的待遇与其社会成就之间的巨大落差。因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位在文艺界或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副刊编辑,在其供职的媒体却是一位边缘化人物。
三是职业发展的尴尬
副刊编辑人才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已经成为副刊编辑职业发展的神秘之问。尽管一份报纸的众多读者在副刊上停留的阅读时间最长,但实践中不少报纸在管理上并不真正重视副刊,副刊部门在很多地方仍被列为“二线”部门。副刊编辑的职业发展,在这种管理思维之下,自然难以获得足够的空间。新闻媒体的职业荣誉很难落到一位副刊编辑身上。
事实上,新闻媒体的副刊一直在先进文化的建设和文化思潮的引领方面,在开创学术风气方面,在培养青年文艺人才、学术人才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老报人赵超构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在副刊。”鲁迅的《阿Q正传》等大量的文学作品就是在报纸副刊上发表的。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也是首先在报纸副刊上发表。孙犁主持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培养了刘绍棠、从维熙等一批重要作家。《羊城晚报》的“花地”副刊、《文汇报》的“笔会”副刊、《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副刊等,都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副刊。新时期以来,报纸副刊发表的许许多多文艺作品,如《伤痕》、《哥德巴赫猜想》等,一度成为口口相传的事件。许多副刊的影响力,强化了报纸的传播力度,增强了报纸同广大读者的联系。报纸副刊一直拥有的特殊影响力和传播作用,与副刊编辑发挥的文化传播作用是息息相关的。
我一直认为,报纸的竞争其实就是副刊的竞争。尽管,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不由自主地被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网络铺天盖地的新闻席卷着、左右着、调整着,但是,思想和情感却不是那么容易被框定的。事实上,思想的冶炼和情感的流向,主要是文化的渗透,文化的浸淫。
作为副刊的编辑,其素质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眼光、智慧、胸怀。眼光是一种期待,是一种捕捉,是一种衡量,是一种抉择。智慧是一种运筹,是一种调理,是一种打造,是一种呈献。胸怀是一种诚恳,是一种认同,是一种豁达,是一种尊重。
有了这个定位,我们在实践中就有了遵循。伴随岁月流转,副刊早已不是从前的副刊了。从前的副刊主要是容括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童话、寓言之类,偶尔融入快板、相声等曲艺脚本。
随着时代的变迁,副刊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