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冲突经济学的研究述评
冲突经济学的研究述评
[关键词] 冲突经济学;交易经济学;综述
[摘 要] 在不同的社会互动模式中,主流经济学关注了市场交易而忽略了冲突行为。冲突经济学和交易经济学一起,应该构成经济分析的两个平行分支,前者研究基于双方均势基础之上的交易与互利行为,而后者研究基于单边优势基础之上的斗争与互害行为。冲突经济学的主要议题包括冲突的根源、斗争的技术与冲突对再分配的影响等。冲突理论与交易理论的结合将拓宽微观经济学的视野,因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最优化行为与市场均衡这些传统话题,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人类本性与社会互动。
[中图分类号] F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257-2826(2008)04-0073-07
晚近以来,在西方经济学界,对于冲突现象的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成果也越来越丰富,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冲突经济理论。这一理论区别于主要研究交易的主流经济学,但同时又与交易经济学形成互补,极大地拓宽了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与视野。本文力图对冲突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作一初步梳理,对冲突经济学涉及的主要研究论题作一介绍,同时对冲突经济学与交易经济学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冲突经济学的未来走向及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一、主流经济学的缺陷及冲突经济学的产生??
现代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曾经指出,人与动物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学会了交易,而“我们从未见过甲乙两犬公平审慎地交换骨头”。[1](P13)美国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康芒斯甚至认为,如果说“生产”活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那么,“交易”活动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2]正因此,自亚当?斯密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都是关于交易的经济学。而从最基本的层面看,交易经济学所告诉我们的,还是斯密在230多年前就已经给出过的理论:在交易过程中,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不仅增进了自己的福利,而且增进了公共福利。“只要是自愿的交易,肯定能实现由自利到双赢!”人们常将这一理论称为“斯密信条”。??
“斯密信条”不仅适用于因分工造成的不同商品所有者之间,而且后来更被新古典经济学推广至社会各层面交易主体。在生产者之间,因为市场永远会出清,因此生产者在进行决策时,仅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而无需考虑同行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因为经营者的出现缩短了生产资本的周转时间,经营者也因此受益,因而双方是“双赢“的。而经营者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上都无法影响更无法决定价格,同时东西也都能卖出去,所以也不存在谁吃掉谁。在资本所有者、土地所有者与劳动所有者之间,因为在最后的分配中,资本得到利息、土地得到地租、劳动得到工资,因而三种要素通过合作都实现了其价值;国家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资源禀赋的不同决定了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国际间无障碍的自由贸易,各自也都得到好处。??
然而,现实的世界似乎总不如“斯密世界”完美。生产者之间存在争夺市场的冲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争夺消费者剩余的冲突;资本家、地主以及工人之间对“合作租金”的冲突更是屡见不鲜:从一般讼诉到组织工会,集体罢工,直至革命性行为,平和的与惨烈的,各种冲突方式都曾经在历史上反复出现过。国家之间并没有出现预料中的通过自由贸易达到共同富裕之境,反而战争不断。同时,尽管自由贸易的区域随全球化进程其版图不断扩大,但卷入自由贸易中的国家贫富鸿沟同样在不断扩大。??
这一切,显然是主流的交易经济学“斯密世界”所无法解释的。如果借用亚当?斯密的比喻,我们也看到,尽管我们的确没有见到过“狗公平审慎地交换骨头”,但人与人之间不是通过交易、而是像狗一样通过相互撕咬去争夺“合作租金(cooperate rent)”或“外生奖金(exogenous prize)”的现象我们却见得多了。??
20世纪50年代,纳什定义了交易经济学“瓦尔拉均衡”之外另外一种均衡状态:即不合作或冲突世界中的“纳什均衡”。它提醒人们:为了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只要有机会,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经济人总会利用“策略性行为”通过损人而达到利己的目的。也就是说,在“斯密世界”之外其实存在一个“纳什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利的经济人的行为,并不能增进集体福利。更极端的情况,自利的选择最终将导致“双输”,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囚徒困境”。??
“纳什世界”的出现,使得不少经济学家研究交易之外的另外一种现象,即冲突问题。在主流经济学,哈维尔莫(Haavelmo,1954)被认为是第一个在一般均衡环境下研究经济主体在“生产”和“侵占”之间进行选择的经济学家。他对于将“侵占”转换为经济模型很感兴趣,认为这对于理解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然而,与他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形成鲜明对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