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坝气田油气输导体系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油气地质与采收率.PDF

元坝气田油气输导体系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油气地质与采收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坝气田油气输导体系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第21卷 第5期 油 气 地 质 与 采 收 率 Vol.21,No.5 2014年9月 PetroleumGeologyandRecoveryEfficiency Sep.2014 元坝气田油气输导体系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1 2 1 王良军 ,邹华耀 ,段金宝 (1.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勘探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摘要:元坝气田位于超深层负向构造弱变形区,断层不发育。在分析研究区输导要素和输导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输 导体系模型,分析油气输导过程,并研究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元坝气田输导体系主要为长兴组白云 岩孔隙型储集体与裂缝(层间缝、节理缝等)构成的网状复合输导体系,具有立体输导、近源聚集的优势,从而使由 下伏吴家坪组烃源岩和侧向的大隆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有效实现上、下供烃和侧向供烃。长兴组礁滩相白云岩优 质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决定了油气侧向运移的方向和油气藏的分布及规模;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油气富集的层位。 关键词:输导体系岩性气藏礁滩相长兴组元坝气田 中图分类号:TE1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03(2014)05-0040-05 [5-6] 元坝气田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是九龙山背斜、 其空间展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油气输导机理 , 通南巴背斜和川中平缓构造带所围限的一个负向 建立油气输导体系模型,明确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地质构造单元。四川盆地在二叠系长兴组沉积时 作用,以期为同类型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参考。 期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深水陆棚沉积格局,元 坝地区处于开江—梁平陆棚西侧台地边缘相带,发 1 输导要素与输导特征 育生物礁滩大型岩性气藏。截至2011年底,元坝气 田长兴组气藏一期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为1592× 气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 8 3[1] 10 m ,气藏埋藏超深,为6240~6950m。作为油 气源主要来自下伏龙潭组(即同时异相的吴家坪 气成藏系统中连接圈闭与烃源灶之间的桥梁与纽 组,Pw)海相烃源岩与长兴组陆棚相区(即同时异相2 [7] 带,输导体系及其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圈闭最 的大隆组,Pd)烃源岩 。与普光气田断层—储集2 [2] [4] 终能否成藏 ,以及油气成藏类型和成藏位置。与 体复合输导体系 不同,元坝气田的输导体系主要 川东北普光气田位于川东高陡构造带,断裂体系发 由孔隙型储集体(主要是白云岩层段)和裂缝(包括 [3-4] 层间缝、节理缝和小断层)2类输导要素构成,两者 育,以断层为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特点不同 ,元 坝气田位于川中北部低缓斜坡与向斜带,海相地层 形成复杂的油气运移立体复合输导体系,从而使由 (包括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等)构造变形弱,断裂基本 下伏龙潭组(吴家坪组)和侧向大隆组烃源岩生成 不发育。笔者通过对元坝气田长兴组输导要素及 的油气有效实现上、下供烃和侧向供烃(图1)。 图1 元坝气田油气输导体系剖面 收稿日期:2014-07-11。 作者简介:王良军,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油气地质勘探研究。联系电话:(028E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