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多峰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总结.docVIP

娄多峰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总结.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娄多峰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总结

娄多峰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总结   【摘 要】 娄多峰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了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出了“虚邪瘀”理论。虚邪瘀三者既是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病因病机,又是其临床最基本的证候类型,可作为本病的辨证纲领。娄多峰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运用“虚邪瘀”辨证论治,分别采用扶正、祛邪、通络的治则,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大量经验方,研制出一系列治痹中成药,以便患者服用。同时强调应长期坚持、杂合以治,重视“治未病”和功能锻炼。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病因病机;虚邪瘀理论;辨证论治;杂合以治;治未病;娄多峰;经验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7.014   娄多峰教授是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娄多峰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即致力于风湿病的临床研究,提出风湿病“虚邪瘀”理论[1],是现代中医风湿病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作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疑难风湿病,病机复杂,治疗困难,致残率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娄多峰教授在长期的风湿病临床实践中,对于AS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笔者对其经验精华总结如下。   1 AS的病因病机   AS属中医学“脊痹”“肾痹”“骨痹”“大偻”“腰痛”等范畴。娄多峰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正气亏虚、外邪侵袭、痰瘀气滞,并将其概括为“虚邪瘀”[2-4]。   1.1 虚―正气虚弱 即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不足及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正气亏虚,肾督失充,外邪易侵,而致痹。正虚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禀赋不足,即先天禀赋不足,就脏腑言,以肾虚较为突出。如《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病名曰骨痹。”强调肾气衰弱是骨痹发生的关键内因。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曰:“腰背痛者皆是肾气虚弱。”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肾虚者,其督脉必虚,是以腰疼。”②劳逸失度,劳累或安逸过度,耗伤正气,气血不足,而伤筋骨致痹。《素问?宣明五气》曰:“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感,而众痹生焉。”房事过度,损伤肾气,汉?华佗《中藏经》曰:“骨痹者,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③病后产后气血大亏,内失荣养,外邪易侵,而致本病。唐?昝殷《经效产宝》曰:“产后伤虚,腰间疼痛。”清?傅山《傅青主女科》曰:“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气弱则经络间血多阻滞,……故腰背不能转侧”。   1.2 邪―邪气侵袭 指六淫之邪侵袭人体。《黄帝内经》中多次强调了外邪致痹的作用,《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素问?评热病论》曰:“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灵枢?刺节真邪》也有“邪气者,……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的论述。《中藏经》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增加了“暑邪”致痹,并首次明确了风寒暑湿为痹病的病因,提出“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于人,则使之然也”“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故曰痹”。邪气侵袭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季节气候异常,超越了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而致痹。如《素问?本病论》曰:“少阴不迁正,即冷气不退,春冷后寒,暄暖不时,民病寒热,四肢烦痛,腰脊强直。”②居处环境欠佳,寒冷潮湿等易致痹。如明?朱棣《普济方?诸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③起居调摄不慎,即日常生活不注意防护,邪侵而致痹。如《素问?五脏生成》曰:“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明?戴原礼《证治要诀?伤湿》曰:“若因浴出未解裙衫者,身上未干,忽尔熟睡,邪及肾经,外肾肿痛,腰背弯曲”。   1.3 瘀―痰瘀气滞 瘀血痰浊气滞是痹病的一个重要病理产物,反过来又可作为病因而致痹。《素问?痹论》论“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金?李东垣《脾胃论》论腰痛“血络中有凝血作痛”;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论“痹有瘀血说”;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指出“此病多胸膈生痰”;陈无择提出“支饮令人痹”;清?喻昌《医门法律?中风》曰:“风寒湿三痹之邪,每借人胸中之痰为相援。”董西园“痹非三气,患在痰瘀”,是对此病因的最佳概括。痰瘀气滞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七情郁滞,致气机运行失和,郁滞不通。明?龚廷贤《寿世保元》曰:“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瘀血既成,阻滞脉络,而发痹痛。②跌仆外伤,血行不畅或血溢脉外,留滞局部,形成瘀血。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跌扑闪挫流源》曰:“忽然闪挫,必气为之震,……因所壅而凝集一处,……气凝则血亦凝矣。”瘀血痹阻,局部筋脉失养,抗御外邪能力下降,外邪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