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中医儿科学 诊法概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编】中医儿科学 诊法概要.ppt

123 * 恶寒壮热,肤红如锦,稠布疹点,舌绛如草莓,常为猩红热; 123 * 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没,瘙痒难忍,常见于荨麻疹; 丘疹、疮疹、结痂并见,疱疹内有水液色清,见于水痘。 疮疹相对较大,疱液混浊,疱壁薄而易破,流出脓水,常见于脓疱疮。 123 * 5、察二便 大便 正常小儿的大便应色黄而干湿适中,日行1-2次。 初生婴儿的胎粪,呈暗绿色或赤褐色,粘稠无臭; 母乳喂养儿,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常发酸臭气; 牛奶、羊奶喂养儿,大便呈淡黄白色,质地较硬,有臭气。 123 * 大便燥结:内有实热或阴虚内热; 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内伤乳食; 大便稀薄,色黄秽臭:肠腑湿热; 下利清谷,洞泄不止:脾肾阳虚; 大便赤白粘冻:湿热积滞,常见于痢疾; 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常为肠套叠; 大便色泽灰白不黄,多系胆道阻滞。 123 * 小便 正常小儿的小便为淡黄色。 小便黄赤短少,或有刺痛,多为湿热下注之热淋; 小便黄褐如浓茶,伴身黄、目黄,多为湿热黄疸; 小便色红如洗肉水或镜检红细胞增多者为尿血。 若小便浑浊如米泔水,为脾胃虚弱,下焦湿热所致,常见于积滞与疳证。 123 * 123 * 6、看指纹 主要掌握指纹的部位、望指纹的方法及如何运用指纹辨证。 指纹的部位:从虎口沿食指内侧(桡侧)所显现的脉络(浅表静脉); 123 * 以食指三指节分风、气、命三关,食指根(连掌)的 第一指节为风关, 第二指节为气关, 第三指节为命关。 123 * 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 诊察方法:从小儿食指的命关推向风关 正常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 123 * 诊察指纹的方法: 家长抱患儿于光线充足处; 以拇、食二指握住患儿的食指尖,将患儿的中指、无名指、小指贴近医生的掌心;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桡侧,从命关到风关,用力适中地反复推按。 123 * 临床根据指纹的浮沉、色泽、推之是否流畅及指纹到达的部位来辨证。 辨证纲领: 浮沉分表里 红紫辨寒热 淡滞定虚实 三关测轻重 123 * (二)、闻诊 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听声音是听小儿啼哭、语言、咳嗽、呼吸等可闻之声。 嗅气味是闻患儿的口气、二便气味及全身包括分泌物和排泄物所发出的一切气味。 暧腐酸臭多为乳食积滞; 口气臭秽多为脾胃积热; 脓涕腥臭多为鼻渊。 123 * 闻诊 ____ 语言声 语言声:清晰响亮为佳 语声低弱—气虚;呻吟—身有不适 高声尖呼—剧痛;谵语—邪热入营 声嘶—咽喉、声带疾患 123 * 2、望形态: 形,为形体;态,为动态。 望形态包括观察病儿的形体和姿势动态等变化。 望形体:主要包括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趾)甲等。 望动态: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 123 * 3、审苗窍 苗窍即五官(眼、耳、口、鼻、舌)合前后二阴共九窍。 苗窍为五脏的外候: 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123 * 望形态 ____ 望动态 望动态:观察小儿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 小儿卧姿 仰面伸足,揭衣踏被—热证 踡卧缩足,喜复衣被—寒证 喜伏卧—乳食内积;喜侧卧—胸胁疼痛 仰卧少动,二目无神—久病重病 踡卧不安,捧腹哭叫—腹痛 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哮喘 咳嗽鼻煽,呼吸急促,点头呼吸—肺炎喘嗽 123 * (1)、察舌 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 《灵枢·脉度》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心主血,察舌可以了解营卫气血和脾胃消化功能的病变; 望舌要注意观察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的变化。 123 * ①、舌体 舌体胖嫩,舌边齿痕显著:脾肾阳虚或水 饮痰湿内停。 舌体肿大,色泽青紫:气血瘀滞 舌体胖,有裂纹:气血两虚 舌体强硬:热盛伤津 时时用舌舔口唇,以致口唇四周发红或有 脱屑、作痒,称舔舌:脾经伏热 123 * 舌肿麻木,转动不灵 — 木舌(心脾积热) 舌下红肿突起 — 重舌(心脾火炽,上冲舌本) 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语言不清 — 连舌(舌系带过短) 舌出唇外拌动,掉转不灵 — 弄舌(心气不足,智低) 舌吐唇外,缓缓收回 — 吐舌(心经有热) 123 * ②、舌质: 正常舌质淡红。 舌质淡白:气血虚亏; 舌质绛红,舌有红刺:温热病邪入营入血; 舌质红少苔,甚则无苔而干:阴虚火旺; 舌质紫黯或紫红:气血瘀滞; 舌起粗大红刺,状如草莓者:猩红热。 123 * 123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