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固定汇率制度Fixed-rateSystem
國際金融環境 7-1 國際貨幣制度的沿革 7-2 匯率制度的類型 7-3 外匯市場 7-4 平價理論 7-5 國際收支平衡表 7-6 匯率變動對企業經營的涵意 實戰問答 7-1 國際貨幣制度的沿革 金本位制度(Gold Standard) 1880-1914年,1919-1933年的美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1918-1939年 布里敦森林制度 1944-1971年 浮動匯率 1973年迄今 金本位制度時期 英國1816年首先採用。 黃金的特性適於做為交易之媒介。 金平價(Gold Parity):匯率是由各國貨幣的含金量決定。1930年時,1英鎊可兌換4.86美元。 黃金輸出/入點(Gold Export / Import Point) 黃金流量的機能可彌補國際收支的失衡。 金本位制度~黃金流量之機能 二次大戰戰前時期 一次大戰時各國政府控制黃金的流動,使得金本位制度崩潰。 一次大戰後到二次大戰前,由於國家主義和保護主義盛行,各國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出口,減少進口。 以鄰為壑(Beggar - thy - neighbor)的貶值策略,造成各國經濟成長遲緩,國際貿易惡化。 此階段國際間對於貨幣制度走向無共識。 布里敦森林制度時期 為解決戰前保護主義的貿易與匯率政策,所造成的全球性經濟蕭條,於1944年舉行布里敦森林(Bretton Woods)會議。 會議中決定設立: 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International Bank of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World Bank) 布里敦森林制度時期 國際貨幣基金 處理會員國間的貨幣問題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 早期處理歐洲重建事宜 後期協助開發中國家進行基礎建設 布里敦森林協議下的匯率制度 布里敦森林協議決定採用固定匯率制度,各國均以黃金固定該國幣值,但僅美元可兌換為黃金。 各國的匯率調整超過10%時,必須經過IMF的核准。 此一匯率制度又稱為: 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Adjustable Peg) 布里敦森林協議下的國際準備 布里敦森林制度下,各國可以黃金、美元和其他強勢貨幣作為國際準備。 IMF於1967年創造新的國際準備~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s), 1971年發行 初期以黃金衡量其價值;後改以16種貨幣的通貨籃(Currencies Baskets)加權平均代替黃金;1981年後簡化以5種貨幣代替原先16種貨幣。 浮動匯率時期 1/2 美元固定匯率制度的瓦解 1960年代起,由於美國的國際收支開始惡化; 1971年2月達成史密松寧(Smithsonian)協議 ~ 外匯市場仍無法回歸安定 1971年8月,美國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 1972年1月,英鎊開放浮動 1973年1月,法郎開始浮動 至此固定匯率制度瓦解,管理浮動制度(Managed Floating System)正式登場 浮動匯率時期 2/2 但採取管理浮動的匯率制度後,匯率變動的更為頻繁。 截至1980年為止,美元的貶值幅度超過20%;德國馬克與日圓的升值幅度均超過60%。 參考p.173,表7-2,國際貨幣制度相關協議。 7-2 匯率制度的類型 匯率制度(Exchange Rate System)指國與國之間的匯率決定方式,依政府干預的程度由小至大,大致可分為四種。 自由浮動(Free Float) 管理浮動 目標區間管理(Target-zone Arrangement) 固定匯率制度(Fixed-rate System) 自由浮動 自由浮動匯率特色:政府對外匯市場交易活動不施加任何干預,匯率由市場的供給與需求所決定。 優點:市場機能充分發揮,促進經濟資源有效運用,國際收支將自動趨於平衡。 缺點:(1)匯率不確定性增加,製造商與貿易商承受較大的風險,且將助長外匯市場的投機風氣。(2)國內的財經政策不安定性將隨之升高。 管理浮動 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採取浮動匯率國家,為了避免匯率突然的升、貶值影響該國產業,多會透過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進行某種程度的干預,使匯率的變動更為平順,此種匯率制度稱為「管理的浮動」 。 優點:希望避免浮動匯率制度與固定匯率制度的缺點。 缺點:政府機構通常不易進行適當管理,及判斷匯率處於長期或短期的失衡。因此雖然希望避免浮動或固定匯率制度的缺點,然而卻可能失去了兩者之優點。 目標區間管理 「目標區間管理」匯率機制:僅允許匯率在小範圍內變動,當匯率的改變超過範圍時,則中央銀行會採取干預措施。 歐洲貨幣制度(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EMS)的參與國採用此一制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