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多峰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总结.docVIP

娄多峰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总结.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娄多峰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总结

娄多峰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总结   【摘 要】 娄多峰教授将风湿病病因病机概括为虚、邪、瘀3个方面,总结出一套治疗风湿病的完整体系。通过梳理娄多峰教授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医风医德等,总结其学术思想及治疗风湿病经验,以更好地推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风湿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虚邪瘀;娄多峰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12.010   娄多峰教授为河南风湿病医院创始人,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风湿疾病及骨伤科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70年。创立和提倡的中医风湿病系统理论工程已收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普通教材。编著我国第一部关于痹病的专著《痹证治验》,并主编《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娄多峰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曾荣膺“国医大师、风湿泰斗”等众多称号。   1 学术思想   风湿病包括中医学“?侗浴薄巴绫浴薄袄?节”等[1]。娄多峰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继承和发扬《黄帝内经》中关于痹证的理论,将痹病(风湿病)病因病机概括为虚、邪、瘀3个方面[2-3]。虚为先后天因素、大病、久病、妇女产后等导致正气亏虚;邪即邪侵,指外邪侵袭人体导致痹病的发生;瘀即痰浊瘀血、经络受损而致本病。该理论首次将正虚、邪侵、痰瘀放在等同地位,全面准确地揭示了痹病的病因病机,是当代中医学对痹病认知的重大进展。   1.1 病机为虚、邪、瘀相互搏结 娄多峰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虚、邪、瘀三者相互搏结,“不荣”“不通”并见,表现如下:①邪随虚转,外邪入体,人体的阴阳变化影响寒热的转变;②邪瘀相搏,外邪充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痰瘀渐生,而气血更滞,不通则肢体肿痛、重着,甚则畸形;③因邪致虚,不荣不通并见,疾病初期正邪相争,为实证;若正不敌邪,导致正气虚弱而为虚证。实则不通,虚则不荣,故不通不荣互见。三者在疾病的过程中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从而导致痹病错综复杂,变证丛生。   1.2 辨证当从整体论 基于虚、邪、瘀病因病机,娄多峰教授进一步提出虚、邪、瘀辨证理论体系,三者密切相关,常有多种临床表现,或正虚为主,邪、瘀较轻;或痰瘀为主,虚、邪较轻;或邪实为主,虚、瘀较轻;或三者均较明显等。临证时需辨明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三者轻重程度,正虚为主者,需辨明何种虚为主;邪实为主者,要分清何邪偏盛;痰瘀为主者,需辨明瘀为主,或痰为主,或痰瘀互结等。   1.3 治痹应遵四原则 娄多峰教授强调,风湿病的治疗需遵循正虚者以扶正为主,邪实者以祛邪为主,痰瘀者以通络为主[4],主要概括为:①扶正祛邪,标本同治。增强正气以御邪,邪去则正复。②宣散疏通,依部用药。邪气宣散,经络得通,痰瘀自除,病邪得灭。③三因制宜,异同相治。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体质、病程长短,及生活环境等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则治法。④守方变方,杂合以治。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应守方守药,持续用药,方获良效。痹病的治疗过程中可出现病情改善、病情不变、病情恶化,三者前者易守,中者难守,后者更难守,需综合进行治疗,杂药乱投为大忌。   2 临床经验   娄多峰教授将痹病分为邪实、正虚、痰瘀三候,并以寒热为纲,结合具体病证,列证择方,简明实用,条目清晰。临床上在风湿病辨证中可根据患者症状,运用“虚邪瘀”理论,将病情的发展分为活动期,早、中期,中、晚期和稳定期,进行阶段辨证治疗。   活动期多属湿热痹阻,治宜祛湿清热、解毒通络。此期多表现为关节肿痛发热,或屈伸不利,或口渴、溲赤,舌红苔黄厚或腻,脉弦数或滑数等。治疗运用四妙散随症加减:苍术、白术各20 g,生薏苡仁、炒薏苡仁各50 g,黄柏10 g,川牛膝、木瓜、泽兰、泽泻、茯苓、萆?Z各15 g,土茯苓60 g,忍冬藤、车前子各30 g,白芥子10 g,制半夏9 g,陈皮6 g,甘草6 g。   早、中期多为寒湿痹阻之候,治宜散寒祛湿、温经蠲痹。此期可见关节冷痛、肿胀,遇寒加重,得温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淡,苔白,脉弦紧。治疗运用温经蠲痹汤随症加减:制川乌6 g,熟地   黄、淫羊藿、桂枝各15 g,当归、苍术、白术各10 g,生薏苡仁30 g,炒薏苡仁30 g,全蝎2 g,蜈蚣1 条,延胡索30 g,鹿衔草、黄芪各30 g,干姜20 g,麻黄6 g,甘草5 g。   中、晚期脾胃多虚寒,治宜健脾除湿、温中活络。此期脾胃多虚弱,应健脾祛湿,针对寒湿偏向不同随症加减。治疗多使用温中除痹汤:延胡索30 g,独活30 g,威灵仙、徐长卿、刘寄奴、茯苓各15 g,穿山龙50 g,白术、苍术、制半夏、陈皮、小茴香、厚朴、乌药、桂枝、白芍各10 g,木香、甘草各6 g。   稳定期多属肝肾亏虚,治宜益肾蠲痹、活血通络。此期痹证日久,多表现为关节肿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