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的策略的研究.doc

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的策略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的策略的研究

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的策略的研究   [摘要]网络亲社会行为是在网络环境中发生的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又没有明显利己动机的自觉自愿行为。本文通过编制“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调查问卷,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因素,探讨了提高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和有效策略,以便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教育,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社会 亲社会行为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3-0099-06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网络以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开放的、自由的、个性化的传播形式,为大学生提供着不同的信息需求及娱乐需要,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网络亲社会行为是在网络环境中发生的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又没有明显的利己动机的自觉自愿行为。我们通过编制“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调查问卷,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因素,探讨提高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和有效策略,以便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教育,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访谈和开放性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真实想法、付出与收获、利他取向、移情取向、规范取向、合作行为、公德行为等。然后对问题进行分类、筛选、补充和归纳整理,同时在综合分析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结合Perner J、张宇等对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以及宋凤宁、马晓彤、蒋雪等人在对网络亲社会行为研究中所用的问卷等相关量表的条目,拟定出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初测问卷题项,形成了封闭式“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学生调查问卷。借助SPSS10.0统计软件,先对抽样小范围计算每个分量表(维度)的α系数,即计算每个单项与其所在的分量表(维度)总分的相关,用以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删除相关系数低的题目。同时结合对问卷编制效度题的检验。经过反复筛选,最后形成“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学生问卷,共23题,主要包括利他取向、移情取向、规范取向、合作行为和公德行为5个维度。   问卷全部由填选题构成,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的五点分方法,分别赋值为5、4、3、2、1。5表示非常赞同,1表示非常不赞同,分数越高,说明表现越积极,即1、2表示否定态度(简称不赞同),3表示中性态度(简称中性),4、5表示肯定态度(简称赞同)。若某项目平均值是3,则表示对该项目持中性态度;若平均值小于3,表示对该项目持否定态度;若平均值大于3,表示对该项目持肯定态度。   由于研究的需要以及地域与实践时间等原因,抽样选择上海的本科高校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结合访谈和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学生问卷410份,回收有效卷386份,有效回收率为94.1%。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数据统计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填选题采用频数分析法。   (一)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采用同质性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数来测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程度,运用SPSSIO,O进行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得出总问卷的α系数为0.8252。说明问卷的信度符合教学测量的要求。   问卷通过编制效度题(测谎题)来探测问卷的效度。测谎题2题,不计分,如果被测者均答错,则该问卷视为无效。   (二)大学生在网络中的付出与收获   研究发现,有59.8%的大学生表示曾经在网络中以各种形式帮助过他人,说明大学生在网络中存在一定的亲社会行为意愿和行动,但仅有29.3%的大学生表示曾经在网络中得到过帮助。这种在网络中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将会影响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进一步深入,也将影响亲社会行为在网络中的传播。但总体上大学生在网络中付出与收获的平均值各为3.56和3.20,均大于中性值,说明大学生的网络亲社会行为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和可延续性。   (三)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的网络亲社会行为可以从利他取向、移情取向、规范取向、合作行为、公德行为五个方面来揭示。从图1可以看出,除了公德行为之外,各项内容均处于中性水平之上,说明大学生具有普遍的网络亲社会行为。顺序依次是:移情取向合作行为利他取向规范取向公德行为。   在网络移情取向方面,46.9%的大学生曾经为网友送过节日祝福;43.6%的大学生乐意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为大家带来快乐和笑声;35.7%的大学生表示会真诚地为网友获得的成绩而感到高兴;39.1%的大学生表示在发帖时,会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34.5%的大学生表示不会计较和网友之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