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前我国县域政治发展的研究述评
当前我国县域政治发展的研究述评
摘 要:县域政治发展是指现代化进程中县域政治体系的合理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它是我国政治发展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已逐渐成为推进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选择。阐述当前我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状况,同时就其研究热点问题展开分析,明确县域政治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在此基础上对构建我国县域政治发展理论框架进行积极、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县域政治;县域政治发展;中国政治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0)02―0015―04
县作为我国最基本的地方行政区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功能愈益完备的基层政府,它的这种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县域政治发展在我国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在政治学研究领域中,“县域政治发展”还是一个较新的学术概念,迄今为止尚未得到全面、深入的研究。对它的认识不论是在理论维度还是在现实层面都存在着诸多模糊、歧异甚至相悖的地方。建立和完善县域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国家治理结构的完善,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也是推动我国社会政治全面进步、建设民主法治的现代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一、我国县域政治发展的研究概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兴起,县域政治发展对社会全面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故有学者开始将其纳入研究视野,逐步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出版了较多有学术价值的农村政治发展研究著作。代表性的著作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对农村政治现代化过程的研究。如程同顺著《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于建嵘著《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刘豪兴、冯月根著《乡镇社区的当代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陈光金著《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回顾与前瞻》(湖南出版社,1996年),陆学艺、王春光、张其仔著《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等。第二,对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研究。如徐勇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辛秋水主编的《中国村民自治》(黄山书社,1999年),王铭铭著《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三联书店,1997年),吴毅著《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何包钢、朗友兴著《寻找民主与权威的平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等。第三,对农村基层组织结构变革的研究。如李守经、邱馨著《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马戎、刘世定、邱泽奇著《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华夏出版社,2000年),叶维钧著《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肖唐镖著《村治中的宗族》(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张鸣著《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荣敬本、崔之元著《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周庆智著《中国县级行政结构及其运行――对W县的社会学考察》(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等。第四,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研究。如张厚安著《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雷振扬著《中国乡镇政权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年),罗昭义主编《当代中国乡镇政权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 ,彭勃著《乡村治理:国家介入与体制选择》(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张静著《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徐勇著《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等。
2.发表了不少有一定特点的有关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学术论文。如李铁明的《县域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发展的新视角》(《求索》2008年第8期)、何增科的《目前我国县级政治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江毅的《县域政治发展初论》(《桂海论丛》2007年第1期)、吴家庆的《我国的县域政治发展刍议》(《政治学研究》2006年第3期)等。这些论文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重视对县域政治发展基础理论的研究。我国大多数政治学学者遵循的研究思路是由理论向实践递进,所以倾向于首先进行县域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目前我国政治发展研究已形成科学系统的政治发展理论,为县域政治发展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框架,但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一些具体的概念、观点还需要进一步探讨。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构建县域政治发展理论的重要性,特别是县域政治发展的实践离不开县域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的指导,这就需要学术界对其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形成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