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州旧城区公共绿化的空间微改造探析
广州旧城区公共绿化的空间微改造探析
摘要:2016年1月,广州市颁布了“城市更新1+3政策”着重提出“微改造”相关内容,以此为契机,介绍具有浓郁西关风情的昌华涌微改造的相关经验,分析其点轴式的滨水空间模式,丰富的植物配置特色和特色化、人性化的细部处理,提出公共绿化空间微改造应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以及人文关怀等建议,并指出现存在缺乏后期的管理等不足。
关键词:城市更新;微改造;公共空间;滨水景观;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1-0046-06
收稿日期:2016-12-05
修回日期:2016-12-13
Abstract: The Guangzhou city government promulgated the “Urban Renewal 1+3 ” policy in January2016.This policy focouses on the concept and related content of “mcro reform” for the first time.In this context,this paper introduces re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in Changhua Creek with Xiguan characteristics, analyzes the waterfront space spatial structure of a “point-axis”model plant arrangment features characteristic and humanistic details.Besides,the lack of management in Changhua Creek is discussed,and some suggestions of Micro Reform for public space greening are put forward,including humanistic car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culture.
Key words: Urban renewal; Micro reform;Public space; Waterfront landscape; Plant arrangment
2016年1月1日起,?V州市颁布并实施了《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及配套文件,分别为《广州市旧村庄更新实施办法》《广州市旧厂房更新实施办法》《广州市旧城镇更新实施办法》,简称为“城市更新1+3政策”。2009年,广州开始三旧改造,主要采取如猎德村、琶洲村和林和村等的全面改造模式。这种做法有利于城市空间资源的整合,对城市合理有序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1],但是这种模式的建设也日益暴露出问题,如导致城市空间格局变化巨大、历史文脉受破坏、楼层过高过密、利益难以平衡等。2016施行的《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提出的“微改造”模式,将弥补全面改造模式的不足,是与全面改造并重的城市更新方式。
目前旧城区公共绿化空间的改造更新,已成为城市更新微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协调好绿地环境与现代城市生活需求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在广州微改造处于探索阶段的背景下,研究旧城公共绿化空间改造更新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州荔枝湾被誉为新“羊城八景”之一,具有浓郁的西关风情。本文以昌华涌(荔枝湾的昌华段)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绿化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实地调研踏勘和访谈,深入研究其空间模式与植物配置特色,为我国的城市更新微改造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1微改造的概念
微改造是指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换、保留修缮,以及整治改善、保护、活化,完善基础设施等办法实施的更新方式,主要适用于建设区中对城市整体格局影响不大,但现状用地功能与周边发展存在矛盾、用地效率低、人居环境差的地块[2]。本文的城市更新微改造对象包括城市的居民区、街道、公共绿化空间和公共基础设施等,而广州荔枝湾涌属于公共绿化空间,虽然在整治昌华涌时尚未提出微改造的概念,根据现行广州市城市更新局诠释的微改造定义,昌华涌属于微改造的范畴。
2昌华涌微改造概况
本次研究范围为位于恩宁路和多宝路之间,是流经昌华苑段的荔枝湾涌,称昌华涌,总长约430 m,是荔枝湾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昌华涌在南汉时期曾为皇家园林的一部分,20世纪40年代起,广州城区不断拓展,周边厂房林立,人口激增,造成了河涌污染,水质持续恶化[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