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地区谷子主要病害发病因素及防治的方法.docVIP

彰武地区谷子主要病害发病因素及防治的方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彰武地区谷子主要病害发病因素及防治的方法

彰武地区谷子主要病害发病因素及防治的方法   谷子属于单子叶植物,性喜高温,生育适温22~30度,海拔1000公尺以下均适合栽培,属于耐旱稳产作物,适合彰武地区种植,同时也是该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的主推作物。   谷子病害是影响谷子稳产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主产区每年由于遭受各种病虫危害造成大面积减产,一般减产可达到5%~15%,个别年份个别地区减产更为严重。为了保证谷子产量稳步增长,结合彰武地区的实际,总结该地区谷子主要病害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技术如下:   1 白发病   1.1 发病症状   今年在彰武地区发病较重,该病是一种常见病,分布较广危害严重,整个生育期中都易发病,但不同生育阶段病状表现不同。未出土的幼苗发病症状为“芽死”;长出3~4片叶的谷苗表现症状为“灰背”;苗高50厘米左右的谷苗发病症状为“白尖”;出现白尖后逐渐枯死变褐不能抽穗直立田间形状象枪杆一样称为“枪杆”;有时心叶扭曲又称为“旋心”。经过7~10天的白尖期,白尖叶片组织变褐破裂,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孢子,仅剩下灰白色卷曲发状的叶组织残余物,称为“白发”;病株一般不能抽穗或只抽一部分病穗,畸形呈刺猬头状称为“刺猬头”或“看谷老”。   1.2 发病原因   白发病侵染最适宜的条件为土壤温度20~25℃,土壤湿度60%,利于幼芽生长的条件发病率低。   1.3 防治方法   1.3.1 选用抗病品种:可以减轻白发病的发病和危害,如朝谷9、铁谷8等。   1.3.2 轮作倒茬:可以减少土壤菌源。   1.3.3 拔白尖:拔除田间发病谷苗的白尖及白尖下两片叶子,拔除的白尖要深埋或烧掉,可以减少次年土壤菌源。   1.3.4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量0.2%~0.3%的阿普隆(瑞毒霉、甲霜灵)拌种防治效果显著。   2 黑穗粟粒病   2.1 发病症状   又叫粒黑穗病、黑穗病、乌霉、黑疸,是幼苗侵染的系统性病害。病症表现在穗部,穗部受病菌侵害后,种子形状变大成卵圆形,内部充满黑褐色粉末,最后颖片破裂,散出黑粉。   2.2 发病因素   种子带菌为主,土壤温度20~25℃,土壤含水量30%-50%,最适宜病菌侵染,播种过早,覆土过厚,出土时间延长都利于发病。   2.3 防治方法   2.3.1 选用抗病品种:如朝谷12、铁谷11等。   2.3.2 建立无病留种:收获前选择健壮穗单收、单打、单藏留种。   2.3.3 种子处理:用50%多菌灵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药剂拌种,也可用55℃温汤浸种10分钟均可杀灭病菌。   2.3.4 ??行轮作:采用3~4年的轮作制度,有效减少土壤带菌减轻发病率。   3 锈病   3.1 发病症状:俗称黄疸病、黄锈病等。一般在7~8月抽穗初期发病。   3.2 发病因素:高温、多雨有利发病。氮肥过多,植株徒长及周围有杂草寄主时发病较重。   3.3 防治方法   3.3.1 消灭寄主:消灭病株残体和杂草寄主,并将其集中烧毁或用来沤制肥料。   3.3.2 栽培措施:避免连作,多中耕,保持土壤疏松,多施磷钾肥,发病时及时浇水防止早枯。   3.3.3 发病初期喷药保护:每公顷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25克或20%乳剂525毫升加水1125公斤,在发病初期喷药,代森锌500~600倍液,共喷2~3次。   3.3.4 用20%萎锈灵粉剂处理种子,每百公斤种子用药粉200~300克。   4 谷瘟病   4.1 发病症状   又称间码、串码等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侵染叶片、叶鞘、茎节、穗颈、小穗和穗梗等部。叶片上病斑为梭形,中央灰白色,边缘紫褐色伴黄色晕环,湿度大时叶背密生灰色霉层。茎节染病初呈黄褐或黑褐色小斑,后渐绕全节一周,造成节上部枯死,易折断。叶鞘病斑长椭圆形,较大。穗颈染病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展为灰黑色梭形斑,严重时,绕颈一周造成全穗枯死。小穗染病穗梗变褐枯死,籽粒干瘪。   4.2 发病因素   谷瘟病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条件有关。温度高、湿度大条件下容易发病。在低洼湿地、行距窄、密度大的、施氮肥过多、植株贪青发病则重。   4.3 防治方法   4.3.1 选用抗病品种:采用无病种子及无菌地,如朝谷13、朝谷14等。   4.3.2 种子处理:用54℃温汤浸种10分钟或用阿普隆以种子量的0.3%~0.5%拌种,可杀灭种子带菌。   4.3.3 叶面喷药防治: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600倍液,稻瘟净乳油500倍液喷施叶面防治。   5 谷子红叶病   5.1 发病症状   又叫谷子红缨病、不稔病。紫秆品种发病后叶片、叶鞘、穗部颖壳和芒变为红色、紫红色。新叶由叶片顶端先变红,出现红色短条纹,逐渐向下延伸整个叶片变红。幼苗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