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句式衔接功能及其成因暨语用的原则.docVIP

平行句式衔接功能及其成因暨语用的原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行句式衔接功能及其成因暨语用的原则

平行句式衔接功能及其成因暨语用的原则   摘 要:朱德熙曾指出平行句式具有衔接功能,考察表明该观点经得起事实检验。编码过程的模仿性、毗邻单位的相似性、前后语片的对等性以及句式意义的一致性,与前述句式衔接功能的形成不无因果联系。在语篇建构过程中,对于平行句式的运用需遵循表里和谐、服从目的、兼顾韵律以及合体适量等语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17   关键词:平行句式;衔接功能;形成原因;语用原则   Abstract:Zhu Dexi made it clear that paralleled sentences have cohesive functions, which has been proved to be practically true. Imitation in coding, similarities between adjacent units, and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former and the latter fragm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generating of the cohesive function of paralleled sentence in causation.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 employment of paralleled sentences needs to comply with the pragmatic principles of consistence between sentence pattern and meaning, aim-compliance, rhythm-connection and adequacy.   一、平行句式衔接功能考察   在《语法讲义》中朱德熙曾提出过一个重要观点:建立“分句之间的联系”既可借助意?x上的联系也可借助“形式上的联系”;形式上的联系有多种表现,其中包括“分句构造相同”。[1]216“分句构造相同”乃平行句式主要表现。照朱先生的意思,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句法构造相同相近①的句法单位通过并列排布所组成的句法复合体即平行句式具有衔接功能。   朱先生关于平行句式具有衔接功能的观点却未能引起学界重视,得到积极回应。之所以出现这反常情况,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平行句式的使用离不开词汇的支持,在二者结合组成的语篇中,平行句式的衔接功能比较隐蔽,词汇的衔接功能比较明显,结果前者为后者所遮掩。二是我国有关语篇衔接的研究虽然并不晚于西方[2],但全面兴起则主要受到西人影响。因为在西语中平行句式衔接功能并不像汉语那样表现明显,西人对此缺乏足够重视,即便有所触及也大多是从对偶和排比等辞格运用着眼,结果在语言研究上习惯跟着“国际潮流”走的我国学者,对于朱先生   前述观点也就不大在意了。需要指出的是,刘丹青(1982)[3]、张国宪(1993)[4]的相关文稿,均已注意到平行句式的衔接功能,但所论仅限于二元平行句式,而不像朱先生是在更为宽广的视界内考察有关现象和揭示有关规律。   平行句式的衔接功能之所以比较隐蔽,全因为句式以词类、句法成分、某些标志字以及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等为构成因子,这些构成因子大多缺乏实在性,藉此构成的句式自然也就很空灵。尽管借助语法术语和分析手段可以在书面上对它加以描述,但其基本特征并未因此改变。以至人们面对极为抽象的平行句式,无法就事论事判定它是否具有衔接功能。例如人们可以从“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之类语段中析取出“主语+谓语(述语+宾语/主语+谓语)∧主语+谓语(述语+宾语/主语+谓语)”这平行句式,但难以据此断言,如果相继出现的两个语片其句式均为“主语+谓语(述语+宾语/主语+谓语)”,彼此必然存在衔接关系。   对于平行句式衔接功能的考察是否无从入手?不是。可采取如下方法:首先,找些如下语例,其前后语片在语义照应上没有问题,但给人衔接不好的印象;而根据语感,原因在于本应采用平行句式而未采用。然后,对衔接欠佳的语例进行变换实验,将毗邻语片的句法结构由非平行转为平行;最后,根据衔接效果反应形成结论:如果衔接效果明显改善,则认定平行句式具有衔接功能;如若不然则另当别论。   在论及汉语规范的著述中,不难找到符合上述要求的语例:   (1)天上一弯月,地上灯万盏。(张斌主编《简明现代汉语》)   (2)做笔记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遗忘,二是写作练习。(郑文贞等《学生作文语病浅析》)   (3)被告人于小海与被告人马新秋……窃得人民币四百三十元、侨汇卷二十元、粮票四百三十余斤、布票一百三十余尺、购货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