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然走向应然-浙江大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实然走向应然-浙江大学

法律与认知研讨会发言 ·2013年11月16日 从实然走向应然 重读休谟 《人性论》及其当代意义 叶 航 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ICSS) 2013年11月 一、自然主义谬误与休谟法则 自然主义伦理学是指“那些由于假定善能够参照某一自然客体来下定 经济人假设 义而获得广泛流传的理论”,而“自然主义的缺点首先是:它根本没有为 行为实验 任何伦理判断提供理由”。 自 理 利 性 自然主义谬误? —— 摩尔: 《伦理学原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39-58页。 数学建模 脑 成 从一系列关于‘客体特征’的陈述句中,无法推导出关于应该做什么的 祈使句,因而也不能从这种陈述句中推导出道德判断。 休谟法则? —— 黑尔: 《道德语言》,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8-30页。 计算机仿真 “从一组不包含至少一个祈使句的前提中,不能正确地推 导出祈使句的结论”;因此,“从一系列关于‘客体特征’的陈 述句中,无法推导出关于应该做什么的祈使句,因而也不 能从这种陈述句中推导出道德判断”。 —— R. M. Hare,The Language of Moral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men House , London,1964:28-30。 1. 琼斯说,“史密斯,我在此答应给你5元钱。” 2. 琼斯承诺付给史密斯5元钱。 3. 琼斯将自己置于付给史密斯5元钱的义务之下。 4. 琼斯有付给史密斯5元钱的义务。 5. 琼斯应该付给史密斯5元钱。 —— John R.Searle,1963,How to Derive“Ought”from“Is”,Philosophical Review, 73:43-58 1.A承诺做P。 2. 由于承诺做P,A将自己置于做P的义务之下。 3. A应该做P。 冯·赖特认为,这个推理的前提是陈述句,但结论却是祈使句, 因而推翻了黑尔所称“从纯粹的陈述句不能推出祈使句”的逻辑规则。 但冯·赖特同时认为“塞尔并没有表明他可以从‘是’推出‘应该’, 而至多只是表明了他可以从一个‘是’和一个‘应该’的结合中推出一个 ‘应该’”。 —— 引自M.C..Doeser and J.N.Kraay :Fact and Values,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s, Boston,1986:33、41 。 对于这些推理我必须要加上一条附论,这条附论或许会发现为相当重要的。在我 所遇到的每一个道德学体系中, 我一向注意到,作者在一个时期中是照平常的推理方 式进行的,确定了上帝的存在,或是对人事作了一番议论;可是突然之间,我却大吃 一惊地发现,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通常的 “是”与 “不是”等连系词,而是没有 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 “应该”或一个 “不应该”联系起来的。这个变化虽是不知不觉 的,却是有极其重大的关系的。因为这个应该或不应该既然表示一种新的关系或 肯定,所以就必须加以论述和说明;同时对于这种似乎完全不可思议的事 情,即这个新关系如何能由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些关系推出来,也应当举出理 由加以说明。不过作者们通常既然不是这样谨慎从事,所以我倒想向读者们 建议要留神提防;而且我相信,这样一点点的注意就会推翻一切通俗的道德 学体系,并使我们看到,恶和德的区别不是单单建立在对象的关系上,也不 是被理性所察知的。 —— 休谟: 《人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第509~510页 二、休谟在 《人性论》中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Being an At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