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大同與小康 壹、禮記簡介 禮記即戴禮記為孔子弟子及其後學所記 ....docxVIP

第一課 大同與小康 壹、禮記簡介 禮記即戴禮記為孔子弟子及其後學所記 ....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課 大同與小康 壹、禮記簡介 禮記即戴禮記為孔子弟子及其後學所記 ....docx

PAGE \* MERGEFORMAT 16 第一課 大同與小康 壹、禮記簡介 禮記即戴禮記為孔子弟子及其後學所記,由西漢 戴聖編訂成書,是儒家禮治教育與人格教育的重要典籍,全書共四十九篇。今十三經注疏中的禮記,為漢 鄭玄注,唐 孔穎達疏。 作者 非一時一地一人,漢書 藝文志 六藝略:「七十子後學所記。」 源起 因許多人閱讀儀禮時,將心得附記在儀禮中,後因書寫空間不足另寫在簡片上,最後更廣泛討論跟禮有關的內容。而因為附在儀禮之後,故稱為禮記。 內容分類 專記某項儀節,體裁和儀禮相近,如投壺。 專門闡述儀禮各篇意義,如冠義、昏義、鄉飲酒義、射義、燕義、聘義、喪服四制。分別解釋儀禮中的士冠禮、昏禮、鄉飲酒禮、鄉射禮、大射禮、燕禮、聘禮、喪服各篇。 雜記喪服喪事,如檀弓、曾子問、喪服小記、雜記、喪大記、奔喪、問喪、服問、閒傳、三年問、喪服四等。 記述各種禮制,如王制、禮器、郊特牲、玉藻、明堂位、大傳、祭法、祭統、深衣等。 記日常生活禮節與守則,如曲禮、內則、少儀等。 記孔子言論,如坊記、表記、緇衣、仲尼燕居、孔子閒居、哀公問、儒行等。 記述授時頒政,如月令。 記述王子養成教育,如文王世子。 闡述儒家思想的,如禮運、學記、樂記、經解、大學、中庸。 重要篇章 大學:初學入德之門,為儒家最高政治思想。 中庸:乃孔門傳授心法之書。 禮運:闡述大同世界政治理想。 學記:論述古代教育制度、學習方法等。 檀弓:以散文風格多變化而著稱。 樂記:六經之中樂經已佚,由此篇能 見古代音樂方面之思想。 價值 研究政教禮俗的重要材料,為古代生活禮學重要書籍。 注疏 東漢 鄭玄注、唐 孔穎達正義 *另有大戴禮記,內容八十五篇。 貳、國學常識 一、三禮 三禮的名稱起於東漢 鄭玄,指的是儀禮、周禮、禮記: 書名 周禮 儀禮 禮記 作者 相傳為周公所作。 古文家以為周公所作,今文家則認為孔子所作。 孔子弟子及其後學弟子所記。 內容 記古代理想官制。 分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部分,其中冬官在漢時已亡佚,取考工記補之。 記存古代禮儀規範,屬於個人行為的具體規範,其中又以關於士的項目最多。 原名士禮,又稱古禮經。 今流傳本為今文經,共有17篇。 內容或言哲理,或論政治制度,或記禮樂器物,或述生活禮儀。 是古代生活大全,也是禮學叢書。 是儒家禮治主義與人格教育的重要典籍。 原有131篇,戴聖取49篇,是為小戴禮記。 特色 載治國要務,後世政治深受其影響。 唐 宋官制設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實受周禮六官影響而來。 記載當時通行的禮制,尤以關於「士」的項目最多。 解釋儀禮之書。 批評 長於記事 長於記事 記事議論均盛 注釋 漢 鄭玄注,唐 賈公彥疏。 漢 鄭玄注,唐 賈公彥疏。 漢 鄭玄注,唐 孔穎達正義。 備註 原名周官,西漢 劉歆改稱周禮。 漢代只稱作禮,五經中的禮即是指儀禮而言。 禮記本不是經,在漢代只是附於儀禮的記。 大學、中庸原是其中兩篇,南宋 朱熹以之與論語、孟子合訂為四書。 孔穎達注五經,其「禮」指禮記。 唐以後言五經,「禮經」即指此書而言。 二、十三經概說 ★經的意義 1.「經」的原始字型是「巠」,即絲線,後來加「糸」字偏旁,成為「經」。經是織布時的直線,在織布時,經線是固定不變的,經字遂有「恆常」、「不變」的意思。後人認為儒家的典籍蘊涵不變的真理,所以稱為「經」。 2.先秦時,各家的書,都可以稱為經。如墨子有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等篇。道家的老子,又稱道德經。韓非子的內儲說和外儲說,分別有「經」及「經說」兩部分,可見法家也使用「經」字。 3.把儒家的書稱為經,始見莊子天運篇:「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至於將儒家最重要的典籍詩、書、禮、樂、易、春秋,連稱為詩經、書經、禮經、樂經、易經、春秋經,應該是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的事。 (一)詩經 別  稱 時  代 內  容 價  值 單稱詩, 或詩三百, 又稱詩經。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六百年之間。 非一時一人之作,而是長達五、六百年的集體創作。 為孔子所重編,全書凡三百十一篇,其中六篇有目而無辭,實存三百篇,舉其成數曰「詩三百」。 秦焚書後,詩亡佚;漢代傳詩的有四家,其中今文的齊、魯、韓三家詩,後來都亡佚不傳,今僅存古文的毛詩。 詩經有所謂「六義」: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指詩的性質或內容;賦、比、興指詩的作法。 主要以四言為主,為四言古詩的代表。 各篇初無標題,後取首句數字為篇名,與全篇詩意無關。 國風共含有十五國風,為各國的民謠;雅分為小雅、大雅,為朝會宴饗的樂詩,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為宗廟祭祀歌舞的音樂。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北方文學的代表 韻文之祖,純文學之祖 毛詩序:「正得失、動天地、感鬼

文档评论(0)

189****03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