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的课件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概论 耳鼻咽喉学定义: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其范围涉及颅底,颈部和上纵隔。 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老师点过的重要的名解有 梨状孔 窦口复合体 利特尔区 及前后鼻窦开口部位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 鼻(nose):由外鼻、鼻腔和鼻窦构成 外鼻: 突出于颜面中央 鼻腔:一不规则腔隙,其内“沟壑”(鼻道、隐窝)纵横,结构复杂,以外侧壁最具代表性 鼻窦:每侧鼻腔借助深在而隐蔽的鼻窦开口分别与4个鼻窦相交通,鼻窦还分别与眼眶、颈内动脉(颅内段)及海绵窦构成复杂的解剖学毗邻关系 一.外鼻(external nose):外观呈三棱锥体状,上端位于两眶之间,连于额部,称鼻根(nasal root),下端向前突起称鼻尖(nasal apex),两者之间为鼻梁(nasal bridge),鼻梁两侧为鼻背(nasal dorsum)。鼻尖两侧的半圆形膨隆部分为鼻翼(alae nasi)。 2.外鼻支架 骨性支架 梨状孔 软骨支架 鼻外侧和大翼软骨 3. 静脉 内眦静脉→面静脉→颈内静脉 眼上、下静脉→海绵窦→乙状窦 二.鼻腔 (一)鼻前庭:前 鼻 孔/鼻阈 前界为前鼻孔,后界为鼻内孔。该处有皮肤覆盖,其特征是皮肤长有鼻毛,并富含皮脂腺和汗腺,故易发生疖肿,而且由于皮肤与软骨紧密连接,一旦发生疖肿,疼痛剧烈 固有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壁 1. 顶壁 呈穹隆状,前段倾斜上升,为鼻骨和额骨鼻突构成;后段倾斜向下,即蝶窦前壁;中段水平,即为分隔颅前窝的筛骨水平板,属颅前窝底的一部分,板上多孔(筛孔),故又名筛板(cribriform plate),容嗅区粘膜的嗅丝通过抵达颅内。筛板菲薄而脆,前颅底骨折等外伤或在该部位施行鼻腔手术(如中鼻甲切除及鼻内镜手术)时较易损伤 2. 底壁 即硬腭的鼻腔面,与口腔相隔。前3/4由上颌骨腭突 (palatine process of maxilla)、后1/4由腭骨水平部(horizontal process of palate bone)构成 3. 内侧壁 即鼻中隔(nasal septum),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又称筛骨垂直板,perpendicular plate of ethmoid bone)和犁骨(vomer)组成。软骨膜和骨膜外覆有粘膜。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丛。该区即利特尔区(Little’s area),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4. 后鼻孔(posterior nares 或choanae) 主要由蝶骨体(上) 、蝶骨翼突内侧板(外)、腭骨水平部后缘(底)、犁骨后缘(内,即左右后鼻孔分界)围绕而成。双侧后鼻孔经鼻咽部交通 5. 外侧壁 分别由上颌骨、泪骨、下鼻甲骨、筛骨迷路(内侧)、腭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构成。鼻腔外侧壁从下向上有三个呈阶梯状排列的长条骨片,分别称为下、中、上鼻甲,其大小依次缩小约1/3,其前端的位置则依次后移约1/3。每一鼻甲的下方与鼻腔外侧壁均形成一潜在的间隙,分别称为下、中、上鼻道 (1)下鼻甲和下鼻道 (inferior turbinate inferior meatus): 下鼻甲骨为一单独呈水平状卷曲的薄骨,附着于上颌骨内侧壁和腭骨垂直板。其上缘中部的泪突与泪骨连接,并于上颌骨额突后面的骨槽共同形成鼻泪管;其上缘后部的筛突连接中鼻道钩突的尾端,共同参与上颌窦自然口和鼻囟门的构成;其外侧面与鼻腔外侧壁及下鼻甲附着部共同形成下鼻道 下鼻甲后段距离咽鼓管咽口仅1.0cm~1.5cm,病理状态下(如下鼻甲肿胀及肥大)可直接影响咽鼓管的功能。下鼻道顶呈穹隆状,在其顶端有鼻泪管(nasolacrimal duct)开口,经下鼻道行上颌窦开窗术时其窗口的高度应限制在下鼻甲附着处以下0.5cm,以免损伤鼻泪管开口。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较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 (2)中鼻甲和中鼻道(middle turbinate middle meatus):中鼻甲为筛窦内侧壁的标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中鼻甲前部恰附丽于筛窦顶壁和筛骨水平板(horizontal plate of ethmoid bone)交接处的前颅底骨,鼻内镜手术操作一般在中鼻甲外侧进行,以免损伤筛板出现医源性脑脊液漏 中鼻甲后部向后延伸,其附着处逐渐发生方位的改变,由前部的前后位转向外侧附着在鼻腔外侧壁(纸样板)的后部,使中鼻甲的后附着部呈从前上向后下倾斜的冠状位,

文档评论(0)

chemcar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