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桩基检测的方案 大全
PAGE
第 PAGE 30 页 共 NUMPAGES 45 页
检测方案
一、项目概述
本桩基检测工程一标段检测范围含xxxxxxxxxxx。工程西起和谐大道,东xxxxxxxxxxx。下部桥梁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共509根,桩长范围46m-64m。桩基直径120cm、150cm、180cm分别有66根,299根,142根。道路软基处理部分采用钉型水泥搅拌桩,约71844根,桩长类型包括6m、8m、10m、12m。
二、检测范围及内容
本次检测范围包括xxxxxxxxxxxx相关质量检测相关质量检测。根据招标文件内容,对本次拟对桩基检测工程检测内容及数量见表1:
三、检测依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3)《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4)《建筑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技术规程》(JGJ/T 403-2017)
(5)《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测试技术规程》(DB34/T648-2006)
(6)以及国家、铁道部等其他相关标准、规范
四、工作计划、检测目的及检测方法简介
4.1 工作计划
根据招标文件内容,对本次拟对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公路江北接线工程所涉桥梁钻孔灌注桩、道路搅拌桩一标段桩基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及内容如下:
1、桩身完整性检测: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钻芯法;
2、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自平衡法;
3、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堆载法;
4、桩身混凝土强度检测:钻芯法;
4.2 检测目的
(1)桥梁基桩桩身质量、匀质性和完整性(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标)检测,旨在确定桩身缺陷(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桩身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的桩身断裂、裂缝、缩径、夹泥或杂物、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的统称)的程度及位置,评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2)桥梁基桩承载力检测,检测工程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对基桩的质量进行评价。
(3)消除工程质量隐患,促进施工工艺的改进,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4.3 低应变法桩身完整性检测技术规程
①、检测目的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②、检测依据及数量规定
本次试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检测数量根据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
③、检测仪器设备及现场准备
检测前由业主会同有关各方共同协商确定检测桩位并整理好受检桩的桩号、桩径、桩长(检测面到桩底的长度)、桩位图、地质勘察资料等相关资料。
检测使用的仪器为武汉沿海生产的 HYPERLINK /NewSite/ProductView.asp?ID=1 \o 基桩动测仪RS-1616K(S) 基桩动测仪,测试处理系统示意图见图1。
图1低应变测试过程示意图
④、低应变法基本原理
一般工程桩的桩长远大于桩径,因此工程桩均可视为一维弹性杆。根据应力波理论,当桩头受一脉冲应力时(锤击),会产生一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入射波)。在应力波向下传播过程中,如遇波阻抗(ρCA)变化处会产生一反射波。入射波和反射波信息可同时通过检波器和检测系统接收并记录。通常有两种情况波阻抗会产生变化,一是桩端与持力层界面;另一是桩身存在缺陷,如断桩、松散、缩颈、夹泥等。通过对实测曲线分析并结合有关资料,可检测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分析缺陷严重程度和位置。
⑤、检测前准备
(1) 施工单位填写报检表,监理单位签字,至少提前24小时提交给现场检测人员。
(2)施工单位应提供工程相关参数和资料。
(3) 施工单位对报检的基桩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并达到以下要求:
a、桩顶检测时标高应为设计标高;
b、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相同;
c、灌注桩应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
d、桩顶表面应平整干净且无积水;
e、在实心桩的中心位置打磨出直径约为10cm的平面;在距桩中心2/3半径处,对称布置打磨2~4处,直径约为6cm的平面,打磨面应平顺光洁密实。
D≤0.8m 0.8m<D≤1.25m 1.25m<D<2.0m
不同桩径对应打磨点数及位置示意图
⑥当桩头与垫层相连时,相当于桩头处存在很大的截面阻抗变化,对测试信号会产生影响。因此,测试时,当桩头侧面与垫层相连时,除非对测试信号没有影响,否则应断开。
⑥、现场检测
(1) 检测前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a、桩身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少于15Mpa。
b、打入或静压式预制桩的检测应在相邻桩打完后进行。
(2) 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a、传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