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竹简所记兵车对古代车阵的研究之启示.docVIP

曾侯乙墓竹简所记兵车对古代车阵的研究之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侯乙墓竹简所记兵车对古代车阵的研究之启示

曾侯乙墓竹简所记兵车对古代车阵的研究之启示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通行小偏,战车编队为一两十五乘到十九乘不等。兵车的行军队形一般是呈现为纵列。接战状态下,“前锐后张”的雁行之阵是偏战列阵时简单阵形之主流。进攻时采方阵,防守时采圆阵。   [关键词]曾侯乙墓竹简;车战;阵形;编队   [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1X(2008)04-0439-04      关于商周时期兵车的编队组合与基本阵形,由于材料零散和严重缺乏,迄今为止学界也没有令人信服的一致结论。尽管如此,蓝永蔚和杨英杰二位先生通过多年的研究,解决了先秦车战的诸多疑难,并写成专著∞。关于编队与阵形,他们的研究结论也是很难被突破的。我们在此尝试以他们的研究为起点,结合曾侯乙墓竹简所记兵车的相关材料,并综合考察典籍和考古材料所反映的车战信息,披榛步墟,对兵车的基本编组与阵形组成作一些补充说明。      一、关于每偏车数的问题      根据《司马法佚文》、《左传》等的记载,兵车的基本编队是两,分为二偏。从《左传》桓八年季良对楚军的分析来看,二偏是分居左右,呈现为两列。关于每一偏的车数,有大偏、小偏及二十五乘偏三种说法,俱见于古注疏所引《司马法》的记载。清人黄以周以为,“偏以二十五乘为正。……又有九乘、十五乘大小之别。”蓝永蔚《春秋时期的步兵》以大偏十五乘为常用的基本编队组合,以九乘为小偏,并指出另有一偏二十五乘的编队法。二偏合为一两,故“战车有十八乘、三十乘、五十乘三种编队,均分为左右两列”。杨英杰在此基础上补充商周时期有五乘之偏法,并论证九乘偏法分为一军突前、呈品字形的左中右三列。他们的说法向为学界多所引用和称誉,但是核诸古书及考古材料,还是有一些疑问,对于每个编队的车数及组合,似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左传》宣十二年?之战,栾武子曰“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又“楚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杜预注:“十五乘为一广。《司马法》: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两。车十五乘为大偏。今广十五乘,亦用旧偏法,复以二十五人为承副。”此处杜对“广”与“偏”未加辨析。蓝永蔚先生则一方面认为“广”即相当于中原的“偏”,同时又以二广车数总计为六十乘,则是以每广含有二偏,有自相矛盾之嫌。今按乘广总数是三十乘,分为左右,则每广十五乘。据《左传》下文,“右广鸡鸣而驾,日中而说(脱)。左则受之,日人而说(脱)。”左广与右广是轮番出击的,则各含一个两列的偏两组合。如果是以一个偏(单列)出击,是为兵家大忌。我们注意到,曾侯乙墓竹简B类简记有十六乘兵车,从这些车的名称和数量来看,很有可能是一个编队,但是由于有大量以左、右为名的车,则它们显然应该排为两列而不是一列。如此,则曾国之一偏为八乘。可资印证的是,辉县琉璃阁车马坑、虢国墓地梁姬陪葬车马坑均随葬有十九乘车,车身同向,分两个纵列下葬,是典型的车阵队列,蓝永蔚疑为春秋小偏九乘遗制。而晋国赵卿墓车马坑随葬有十五乘车,也分两个纵列。这几种均可视为“小偏九乘”的变例。楚之乘广十五乘而分为两列,是否也如赵卿墓那样,以左七右八的方式组合,则未得其详。事实上,《左传》中尚有几处能够印证春秋车战基本编队是一两(含二偏)十五乘或十五乘略多的记录,如襄十一年“郑人赂晋侯以师悝、师触、师蠲,广车、祧车淳十五乘”(杜注:淳,耦也),昭公二十一年晋平宋乱,华貊“以车十五乘、徒七十人犯师而出”;襄十年,“子产闻盗,为门者,庀群司,闭府库,慎闭藏,完守备,成列而后出,兵车十七乘,尸而攻盗于北宫”等。据此,我们倾向于认为春秋战国时期通行小偏,战车编队为一两十五乘到十九乘不等,即《司马法》所概括的小偏车数仅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战中各国的战车编队略有不同。      二、兵车的行军队形及临战的基本阵形      根据《左传》、《逸周书》的记载及古书所引《司马法》、《六韬》等的佚文来看,先秦的车战是讲究先阵而战的,一般用“成列”或“陈(阵)”来表述。如左庄十一年:“夏,宋为乘丘之役故,侵我。公御之。宋师未陈而薄之,败诸鄱。凡师,敌未陈曰败某师,皆陈日战,大崩日败绩。”僖二十二年,“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襄十年,“子产闻盗,为门者,庀群司,闭府库,慎闭藏,完守备,成列而后出,兵车十七乘,尸而攻盗于北宫。”襄二十三年,“(晋)范鞅逆魏舒,则成列既乘,将逆栾氏矣。”这种堂堂正正的阵战,《公羊传》称之“偏战”,见于桓十年郎之役、十二年宋之役、僖元年犁之役、十五年秦晋韩之役、二十二年宋楚泓之役、文七年秦晋令狐之役、十二年河曲之役、昭二十三年鸡父之役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