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场所通风教学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产场所通风教学案例.ppt

生产场所通风 自然通风:是以风压和热压作用使空气流动所形成的一种通风方式。即是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与室内外空气的温差而形成的热压。这种通风完全依靠自然形成的动力来实现生产车间内外空气的交换,特别是当生产车间有害气体、粉尘浓度相对较低或者温、湿度较高时,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有效的通风要求。通常用于有余热的房间,要求进风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不超过车间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30%。当工艺要求进风需经过滤和处理时或进风能引起雾或凝结水时,不能采用自然通风。 风压自然通风示意图 热压自然通风系统 机械通风:是利用通风机产生的压力,克服沿程的流体阻力,使气流沿风道的主、支网管流动,从而使新鲜空气进入劳动场所,污浊空气从劳动场所排出。机械通风可根据不同要求提供动力,能对不同成分的空气进行加热、冷却、加湿、净化处理,并将相应设备通过风道网管连接起来组成完整的机械通风系统。 机械排风系统 通风除尘系统 全面机械排风系统 全面机械送风系统 单向流通风示意图 1.屋顶排气机组 2.局部加压射流 3.屋顶送风小室 4.基本射流 均匀流通风示意 热置换通风 1.2、局部通风 局部通风:是在劳动环境局部地区建立良好的空气环境,或是从发生源抽出有害因素,以防其沿整个车间扩散的通风系统。局部通风按其作用方式又分为局部送风和局部排风两大类。 局部送风装置 局部排风装置 1.3混合通风 混合通风:局部通风常和全面通风同时使用,称为混合通风 2.自然通风 2.1.通风设计 (1)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当地气象条件,确定室内生产地带温度,并使室内外温度差在3~7℃之间浮动,如果是夏季室外温度在22~33℃之间浮动时,温差则相应在1~2℃之间浮动。 (2)厂房的主进风面一般应布置在夏季盛行风向的一侧; (3)当进风口中心高于2m时,应考虑进风效率降低的影响;当车间内有工艺或通风等机械排风时,应考虑自然通风量减少的情况; (4)为保证热车间自然通风的稳定性,在计算自然通风时仅考虑热压作用。在进风口以上的建筑物周边宜设外围护结构,防止横向气流对热压通风的不利影响,仅在有吊车司机室的部位设置适量的上侧窗,以利其通风; (5)炎热地区,当工艺系统允许时,应争取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即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2.2建筑形式 (1)放散大量余热的车间,应尽量采用单层、单跨建筑。 (2)高温车间的四周,尤其是夏季盛行风向的迎风面,应避免建披屋。 (3)在炎热地区内不放散大量余热的车间和民用建筑,可采用穿堂风。 (4)自然通风进风口标高,夏季进风口下缘距室内地面应采用0.3~1.2m,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进风口下缘不应低于4m,如低于4m,应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措施; (5)自然通风的进风口,应据工艺特点采用门、洞、平开窗或垂直转动窗、板等。 2.3总图布詈 (1)在确定高温厂房朝向时,厂房主要进风面应与夏季盛行风向成60度~90度角,不宜小于45度角。 (2)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大面积外墙和玻璃窗受西晒,南方炎热地区应以避免西晒为主。 (3)炎热地区的建筑群布置应采用自由式或行列式,防止庭院式布置。 (4)为保证通风空气的质量,生产管理设施的布置,应位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生产区内要求清洁的车间应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产生高温、有害气体和粉尘的车间应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地势开阔、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段,并应避免采用封闭或半封闭式的布置形式。 2.4工艺布置 (1)以热压为主进行自然通风的厂房,应尽量将散热设备布置在天窗的下方。以穿堂风为主进行自然通风时,应把热源单排布置在夏季盛行风向的下风侧。 (2)炎热地区,可把热源(如加热炉、热料等)布置在厂房外面、且位于夏季盛行风向的下风侧,仅把炉子操作口放在厂房内。布置在室内的热源,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 (3)当热源沿厂房一侧外墙布置时,且外墙与热源之间无工作点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该侧外墙两个进风口之间。 (4)在多跨厂房中,应冷热跨间隔布置,尽量避免热跨相邻,以便利用冷跨天窗进风,提高热跨的通风降温效果。 (5)当散热设备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应尽量将其布置在建筑物的顶层。如必须布置在其他各层时,应采取防止热空气影响上层的措施。 3.全面通风 (1)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较高的区域,以便有害物迅速排出。 (2)送风口应尽量靠近操作地点。送人通风房间的清洁空气应先经操作地点,再经污染区域排至室外。 (3)在整个通风房间内,应尽量使送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涡流,避免有害物在局部地区的积聚。 (4)对设置机械通风的民用建筑、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中要求清洁的房间,当其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