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蠊的生态和防治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蜚蠊的生态和防制 一、蜚 蠊 的 特 征 蜚蠊俗称蟑螂, 属蜚蠊目, 大小不一(2-90mm)体色各异,适于缝隙居住。蜚蠊是最原始的咀嚼型有翅昆虫。 触角长丝状(感觉器官),前胸背板宽大,覆盖头之大部,前翅革质,后翅膜质或退化消失。足发达易疾走,各跗节间跗节盘及末端有爪间垫,使其能在光滑表面垂直爬行。 蜚蠊有家栖和野栖二类,野栖占大多数,生于植物草丛,枯枝落叶堆、碎石下,可生于蚁、蜂、白蚁巢穴中,生境较复杂。蜚蠊是杂食性昆虫,活动范围广,昼伏夜出,到处乱爬,还有边吃、边吐、边拉的习惯。 (一)蜚蠊生活史 (二)蜚蠊的种类 (三)蜚蠊的区别 (四)蜚蠊与疾病 (一)蜚蠊生活史 蜚蠊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分为 卵、若虫、成虫三阶段。 ? 卵:卵荚多呈矩形钱包状,上缘有一排小的锯齿称齿状腺(卵荚缝),卵荚大小、形状因种而异, 有的种类在卵荚露出体外1-2天后,即找孔、洞、缝等隐蔽场所产下卵荚(如美洲大蠊等),也有的种类直到卵孵出若虫卵荚才脱落(如德国小蠊)。每个卵荚中含卵数因种而异(40-10),因健康状况、外界温度、湿度食物而不同(同种),蜚蠊还有孤雌生殖现象(不经交配可产卵荚)。 若虫:从卵荚内初孵出的若虫为白色,以后颜色逐渐变深(约2小时),若虫无翅,若虫发育到成虫通常要8-13次脱皮。经观察发现,若虫的三对足有再生能力,如果若虫有一足丧失,经一次蜕皮后,可在下龄若虫重新长出,但这种损伤会增加若虫的蜕皮次数。若虫龄期越小其嗜水性越强。(如日本大蠊在整个若虫期,取水取食次数之比约为34.5:1) 五种室内蜚蠊的生活史 五种室内蜚蠊一个世代所需时间(天) (二)蜚蠊的种类 世界自从1925年蜚蠊分类地位由科晋升为蜚蠊目以后,至今没有变化,而中国1960年由杨集昆教授编写《昆虫采集》一书中,记载了我国有3个总科9个种,只记载了已知总科和科的名称,没有记载各科已知属、数量及名称。另外,还有资料记载,我国蜚蠊有11科48属168种,只记载了各科属、种数量,也无名称。到目前为止我国公开发表的有关蜚蠊分类方面的论文,只有我国昆虫学家吴福祯教授近年来发表分类方面的论文。 社会的不断发展,蜚蠊的防治工作世界各国均予高度重视,我国很多城市正在扩大面积防治蜚蠊,而蜚蠊的分类、生态工作是搞好防治的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在昆虫分类方法上,不仅仅在形态学上分类,有人采用染色体、同工酶方法,根据不同种类的昆虫染色体数量、酶谱不同进行分类。美国陆军Natick研究室,已对106种 ( 62属 ) 蜚蠊染色体数目做了指导。我国军事科学院用同工酶对昆虫进行了区系分类做了较多的研究。 蜚蠊种类: 全世界已定名的蜚蠊已超过5000种,我国已知蜚蠊168种,其中室内有6科11属20种。 (一)蜚蠊科(Blattidae) 1、斑蠊属Neostylopyga Sheford,1991 (1)斑蠊N. rhombifolia Stoll,1813 2、蜚蠊属Blatta Linnaeus,1758 (2)东方蜚蠊B. orientalis Linn. 1758 3、郝氏蠊属Hebardina B-Bica,1938 (3)丽郝氏蠊H. concinna Hann,1842 4、大蠊属 Periplaneta Burmeister,1938 (4)美洲大蠊P. Americana Linaeus,1758 (5)澳洲大蠊P. australasiae Fabricius,1775 (6)黑胸大蠊P. fulginosa Serville,1839 (7)日本大蠊P. japonica Karny,1908 (8)淡赤褐大蠊P. ceylonica Karny,1908 (9)褐斑大蠊P. brunnea Burmeister,1938 (二)光蠊科Epilamparidae 5、土鳖属Opaoplatia Brunner watt,1865 (10)金边土鳖O. orientalis watt,1865 (三)姬蠊科Blattellidae 6、小蠊属Blattella Caudell 1903 (11)广纹小蠊B. latistriga Walk,1868 (12)德国小蠊B. germanica Linn,1767 (13)拟德国小蠊B. lituricallis Walk 1868 7、亚洲蠊属Asiablatta Asahina,1985 (14)京都亚洲蠊A. kyotensis Asahina,1985 (四)庶蠊属Pyc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