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与语文教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剧艺术与语文教学..doc

京剧艺术与语文教学 1993年春。武汉铁路工人文化宫礼堂。上课的时间己经到了,可是学 生没来。主持这次会的黄老师急得团团转,千余名听课者出现骚动。和我 同来上课、讲学的支玉恒老师突然走到台前,对着麦克风说:“老师们, 于永正老师不但课上得好,而且京剧唱得棒,还是唱旦角的呢!他嗓音 清亮甜美,颇有梅兰芳大师的神韵。咱们欢迎他唱一段,好不好?” 台下掌声四起。一一这事哪有说不好的?不息的掌声使我没有一点后 退的余地;再说,“救场如救火”,于是,我淸了清嗓子,上台唱了《坐宫》 中铁镜公主唱的几句“西皮摇板”。“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 一句还没唱 完,台上台下便掌声雷动。 “怎奈他这几日愁锁眉间” 一句刚了,学生们便从前门进來了。 从北京到南京,从上海到昆明,小学界知道我会唱京剧的人不少。 1997年元旦,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唐主任寄给我的贺年卡上赫然 写着这样一句话: “您在安阳唱的京剧至今还绕梁不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胶东是“京剧之乡”。故乡的父老乡亲都懂京剧, 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田间地头休息的老农,山间小路赶毛驴送粪的小 伙儿,唱“哗啦啦,打罢了头通鼓”“苏三离了洪洞县”者,不乏其人。 我跟本村的一位三叔学的第一段京剧是《李逵下山》中的“俺李逵做 事太莽撞”。他见我小嗓好,乂教了我一段《汾河湾》中柳迎春唱的“儿 的父去投军杏无音信”。不久,教我的张敬斋老师又教我们拉京胡。十几 个男孩子,一人一把京胡,各拉各的调儿,吱吱嘎嘎,像池塘里的一堆蛤 蟆叫。张老师逐个指点,一点儿也不心烦。那时,我不到十岁,上小学三 年级。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天,听火人们说万第镇“赶山”(就是庙会) 唱大戏(山东称京剧为大戏),我和小伙伴于奎考翻山越岭,步行二十余 里,专程去看演出。第一出演的是《打渔杀家》,我们赶到时,萧桂英正 在唱“老爹爹清晨起前去自首”这段西皮原板一一快演一半了。我和奎考 惋惜得直踩脚,后悔动身晚了。第二出戏是《夜战马超》。我们完全被那 绚丽多彩的服饰、令人眼花缭乱的武打动作以及扣人心弦、振奋人心的锣 鼓吸引住了。我们俩站在舞台下,昂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看。 临出家门,妈给了我1500元(相当于现在的0. 15元),嘱我中午买 吃的。我没舍得花完,用500元买了一个火烧,500元买了一把削铅笔的 小刀。剩下的5⑻元,晚上回到家时又交给了妈。妈眼里噙着泪花,连忙 给我做吃的。一边做饭,一边抱怨:“看戏能看饱肚子吗?”我学着《打 渔杀家》中萧桂英的语调说:“妈妈息怒,儿不饿呀一一!” 一下子把妈逗 乐了。 我从小和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一天不吃饭,不可一天不听、不唱 京剧。 博人精深的京剧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陶冶了我的情操,培养了我的 审美情趣,提高了我的文学艺术素养,发展了我的思维,启迪了我的智慧。 学京剧讲宄一个“默”字。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说:“科班的孩子练完功了,老师常叫坐 下来,静一静,默一默。什么叫默?老师说,默就是用脑筋去思索、揣摩。 一出戏什么身段都学会了,不行;不经过默,艺术不能融化提高。读书识 字不也是这样?书背熟了,把书合上,闭着眼睛默一默,书中说的是什么 意儿,那一段怎么写,那一个字怎么写,从这书中我得到了什么益处和认 识。否则光读不想,这就成了书读人,不是人读书。学艺练功夫也一样, 是人练功,小是功练人。” 这个“默”字实在重要。默就是悟。要悟出祌来,悟出老师没有讲的、 书上没有写的东西来。 小时候,跟父辈学《汾河湾》,纯粹是模仿。到了屮学时代,全靠一 副好嗓子,只能说唱得对罢了,没冇什么味道。长大了,开始知道默,知 道品味,知道讲究发声技巧,知道运气,知道“顶项”,知道注意口形, 知道“以情带声”。应该说,到了不惑之年,才唱出了一点京剧的味道。 学京剧使我养成了默的习惯。钻研教材时,我可以一动不动地“默” 到半夜,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想出别人没有想出的主意。 特级教师高万同听了我的《新型玻璃》后,说:“我是不敢公开上这 种常识性的课文的,干巴巴的,弄不好,就上成了常识课。可是你却上得 熠熠生辉。”他特别欣赏我设计的小练笔一一《新型玻璃自述》,问这个“点 子”是怎么样想出来的。 我说是“默”出来的。是这样。钻研教材要“默”,设计教法要“默”。 没有别的办法,就是那么读呀,想呀。我有好多点子是坐在公共汽车上, 躺在床上忽然间想出来的。这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灵感、灵性罢。但是, 灵感不是别的,乃是长期地、不倦地思考所闪现的火花;而灵性也不是与 生俱来的,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如果说我身上有一点灵性,比别人多一 点悟性,我想,与我学唱京剧、拉京胡、热爱艺术有相当大的关系。 谈话结束,高万同老师赠给我听课时写的袁枚的一首诗: 但肯寻诗便有诗, 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 解用皆为绝好词。 落款是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