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湛河堤顶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
湛河堤顶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
摘 要:湛河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内,堤顶道路主要为河道管理、景观养护和市民休闲观光提供便捷交通,兼顾沿线村镇交通,文章介绍了依据新规范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情况,为今后设计堤顶同类路面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堤顶;水泥混凝土路面;高液限;设计
1 概述
湛河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属于沙河水系,干流全长38.9km。本次设计的堤顶道路位于市区内湛河两岸,该河段处于低山丘陵之间的带状洼地,地形相对平缓,地层岩性主要以冲击形成的粉质粘土和沼泽沉积、湖泊沉积的粘土、粉质粘土。堤顶道路主要为河道管理、景观养护和市民休闲观光提供便捷交通,兼顾沿线村镇交通,按照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路面为双车道6.0m宽,土路肩结合景观绿化,宽1.0m。
交通运输部发布了JTG 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规范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的安全等级做着适当提高,并相应把路面结构的目标可靠度和目标可靠指标进行了调整。在路面结构设计时增加了以最重轴载和最大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下能够不产生极限断裂的情况作为验算之标准。建立力学模型时,对于基层为无机结合料的路面结构,将基层和面层组合在一起,按分离式双层板进行结构分析。依据修订后的规范,对湛河堤顶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计算分析设计,为今后同类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2 工程设计
2.1 交通荷载分析
本工程为四级公路,设计安全等级为三级,设计基准期10年,交通增长率采用5%,目标可靠度70%,目标可靠指标0.52。根据现场调查和邻近工程类比,该道路设计初年交通量见表1。
按下式对各级轴载作用次数Ni换算为设计轴载的作用次数Ns。
式中:Pi-第i级轴载重(KN);Ps-设计轴载重(KN),取100;n-各种轴型的轴载级位数;Ni-i级轴载的作用系数;Ns-设计轴载的作用系数。
计算得,Ns=352.2
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所承受的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按下式计算:
根据表2和表3判断,本堤顶道路属中等交通荷载等级,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为4.5MPa。
2.2 荷载应力分析
根据道路级别、交通荷载等级和变异水平等级,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0.25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0.3m,级配砾石垫层厚0.15m。行车道水泥混凝土面层板平面尺寸取4.0m×3.0m,纵缝为设传力杆平缝,横缝为不设传力杆的假缝。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分析采用弹性地基板理论,水泥稳定类基层与混凝土面层按分离式双层板模型进行结构分析。粒料类底基层和垫层与路基一起视作多层弹性地基,以地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表征。
式中:E0-路床顶综合回弹模量(MPa),本工程为高液限粉质粘土,取25;α-与粒料层总厚度hx有关的回归系数;Ex-粒料层的当量回弹模量(MPa);hx-粒料层的总厚度(m);n-粒料层的层数,本工程为1;Ei、hi-第i结构层的回弹模量(MPa)与厚度(m),垫层回弹模量取250MPa,厚度0.15m。
计算得:Et=58.17MPa
混凝土面层板的弯曲刚度Dc、水泥稳定基层的弯曲刚度Db、路面结构总相对刚度半径rg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hc、Ec、vc-混凝土面层板的厚度(m)、弯拉弹性模量(MPa)和泊松比,取值分别为0.25、29000、0.15;hb、Eb、vb-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m)、弯拉弹性模量(MPa)和泊松比,取值分别为0.30、2000、0.2;
计算得,Dc=38.630,Db=4.688,rg=1.097
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σp和极限荷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σpm按下式计算:
式中:Ps-标准轴载(MPa),取100;Pm-极限荷载(MPa),取180;
计算得,σps=1.667,σpm=2.896。
设计轴载在面层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疲劳应力σpr按下式计算:
式中:kr-考虑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取1.0;kf-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kc-考虑计算理论与实际差异以及动载等因素影响的综合系数,取1.0;λ-材料疲劳指数,普通混凝土取0.057。
计算得,σpr=3.65
最重轴载在面层板临界荷位处产生的最大荷载应力σp,max按下式计算:
2.3 温度应力分析
上层板的温度翘曲应力系数CL按下式计算:
式中:L-面层板的横缝间距(m),取4.0。
计算得,CL=0.5765
面层最大温度应力σt,max按下式计算:
式中:αc-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1×10-6/℃;Tg-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取85℃/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