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流县红豆树人工林生长特性调查的研究
清流县红豆树人工林生长特性调查的研究
摘要:对清流县拔口国有林场31年生的人工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林内设立标准地进行林分调查,红豆树干形和树冠及郁闭情况调查,在标准地中选取红豆树进行树干解析,采用生长对比方式分析红豆树人工林生长特性,对杉木鄂西红豆树混交林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豆树适合当地种植,生长优良,是值得大力发展的优良珍贵树种。
关键词:红豆树;生长;调查;树干解析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040-03
1引言
红豆树别名鄂西红豆、花梨木、红宝树等,是蝶形花科红豆树属,半常绿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其材质坚重,心材暗红带黄,具有美丽花纹,为著名家俱和美术工艺用材,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枝叶浓荫覆地,种子鲜红色,观赏性较强,可作为优良绿化树种。其自肥能力强,根系强大,具有较强保土与蓄水能力。20世纪70年代福建省引种,分部于部分国有林场、采育场,清流县拔口国有林场1977年种植两小片红豆树林,合计50亩,如今过去已30余年,该树种是否适宜当地种植,其生长特性如何,有没有推广价值,应采取怎样的营林措施等都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要清楚掌握这些问题就有必要对人工红豆树林进行调查研究,为发展和推广红豆树人工造林植树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2自然条件及造林地概况
调查地位于清流县拔口采育场场部工区,2林班6大班3小班,小班面积30亩,地名樵坑,东经116°50′04″,北纬26°34′58″,海拔410~450m,地处山凹,土壤为暗红壤,土层中厚,靠小溪,水肥条件较好,林下植被为黄瑞木、淡竹叶、蕨类等,立地类型为Ⅰ类地。坡度20~25°,坡向东南。气候处于中亚热带地区,平均气温17.9℃,极高温39.2℃,极低温-7.9℃,年均降水量1780mm。该林分于1977年造林,下部为红豆树与杉木混交,中上部混生少量枫香,樟树、甜槠等阔叶树,上部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林(未种红豆树),两侧为人工杉木纯林。
3材料与方法
3.1试验设计
为了分析林木生长状况,分别在林地中上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林地山坡下部(立地条件较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立方形样地,样地面积为667m2(25.82m×25.82m),并选择山坡下部相邻同等立地条件杉木人工纯林中设立样地,分别为样地1、样地2、样地3。样地2与样地3立地条件相同。样地1为红豆树纯林,样地2为红豆树杉木混交林,样地3为纯杉木林。样地1位于林地中上部,样地2、样地3位于林地中下部。
3.2调查方法
通过调查进行比较。对样地内的林木树种分别每木检尺(每2cm为一个径阶),用测坡器分别测3株树高,不足3株的按实际株数测高后取平均值,红豆树干形和树冠及郁闭情况调查,在每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红豆树干形良好的优良木进行树干解析。
4结果与分析
4.1林分各径阶分布
据样地调查该林分平均胸径19.2cm,从表1看出径阶分布在6~10cm,小径木占总株数28%,18~22cm占28%,表明由于树木有分杈特性,小径木占的比重较大,接近平均胸径比重。除小径木外,林分胸径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另外6~10cm小径木单株(未分杈)株数占林分株数9.7%,形成一定比例的被压木。调查发现,下层小径木虽然占据林分空间(株行距)与上层木一致,但被上层木枝叶覆盖,较少阳光,其树高生长达9m,较相同径阶的其他阔叶树高,冠幅较窄、长势弱,表明该树种趋光性强,不耐庇荫,林分自然分化明显。
4.2红豆树干形和树冠及郁闭情况
据样地调查:林分树干1.3m以下分杈的占总株数17.6%,树干1.3m以上至树高1/2处分杈占34.8%,树高1/2以上分杈占42%。立地条件较好树木分杈高度较高,分杈后干形保持良好占65%,树干顶部都有分叉,主干不明显,分杈后该树冠顶部成伞形,冠幅4~6m,中下部立地条件较好的株数密度较大,混交林中干形保持比上部好,树冠冠幅较窄,下部郁闭度较高,平均0.85。修枝后树干圆满度和通直度较好(观察林分中有两株经过人工整枝的红豆树)。表明红豆树立地条件好,分叉高度比立地条件较差的分叉高度较高,混交林冠幅小于纯林,树干分叉高度大于纯林,说明红豆树杉木混交林能明显促进红豆树生长能明显促进红豆树良好干形(见表2)。
4.3林分各树种保存株数及蓄积量
根据样地调查统计,红豆树林分中平均胸径19.2cm,树度14.3cm,蓄积246.5m3/hm2,其中红豆树蓄积为159.8m3/hm2。据表3下部由于水肥条件好,红豆树长势优于上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林地,平均胸径大4.1cm,树高大1.6m,年生长量大2.7m3,蓄积多82.5m3/hm2。说明生红豆树在不同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