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学前心理学》第 二 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ppt

常见的《学前心理学》第 二 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学前心理学》第 二 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

三、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1、主要观点: ①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将心理机能分为低级的和高级的心理机能,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受社会规律制约,强调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影响。 ②在教学与发展问题上,提出了三个重要问题: 一是“最近发展区”思想; 二是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三是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 2、评价: 维果斯基与皮亚杰的区别: 皮亚杰把发展看成是儿童自然的成长,不太重视社会与教育的功能; 维果斯基则强调社会文化的影响,重视教学中发展的潜力。 四、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1、主要观点: ①提出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认为个体在一生的不同发展时期,会存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心理危机,危机能顺利解决则形成积极人格,消极解决则形成消极人格。 ②将个体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形成“希望”的美德 任信——怀疑(0——1.5岁) 惧怕 意志 自主——羞怯(1.5——3岁) 疑虑 目的 主动——内疚(3——7岁) 内疚 能力 勤奋— -—自卑(7----12岁) 自卑 忠诚 同一性——角色混乱(12---18岁) 混乱 爱 亲密感——孤独感(18---25岁) 孤独 关心 繁殖——停滞(25------65岁) 自私 智慧 自我整合——失望(65岁以上) 失望 2、评价: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他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敬 请 指 导 谢 谢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海伦·凯勒是二十世纪美国十大伟人之一。 ——美国《时代周刊》 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并且1964年被授于“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有过争论,其发展大体分三个时期: 1、第一时期---------单因素论(谁起决定作用): ①遗传决定论(也称内发论): A、代表人物: 古代:孟子:性善论; 柏拉图:人分三等论。 现代:高尔顿:优生学创始人,研究名人家谱,认为 名人跟遗传有关; 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B、观点(论点): P 31。 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 ②环境决定论 (外烁论): A、代表人物: 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他说“给我一打健全的 儿童,…………” 洛克:白板说(认为人出生时就像一块白板,人的 知识和观念是从后天学习来的。) B、论点:P 31 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外界影响的被动结果, 强调环境教育的作用。 2、第二时期-----二因素论(各起多少作用) ①斯腾的“会合论”: 遗传和环境同为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成分,虽然其所占比重可因事而异。 ②格赛尔的“成熟论”: 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与学习,学习需要一定的成熟作基础。 典型实验: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3、第三时期----相互作用论(如何起作用) 相互作用论是当前普遍承认的思想,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影响的,应作具体的和综合的分析。 具体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不同。 综合分析:不可片面、孤立地看遗传和环境的作用。 课本例:语言与遗传、生理成熟、环境 语言:与遗传有关(动物没语言); 与环境有关(汉语、英语、方言……..) 与生理成熟有关(学习语言的前提) 语言:影响生理成熟(语言本身也是环境,环境刺激生理成熟) 小资料:电视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P 33~~35 二、主观因素 (—)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1、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发展的自然条件,提供发展的可能性; 环境和教育是发展的社会条件,使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但它们都是发展的客观因素,是外因。 2、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是发展的主观因素,是内因,包括需要、兴趣、能力、性格……….,其中最积极的是需要。 -

文档评论(0)

dahun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