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动物习语比较及翻译的策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动物习语比较及翻译的策略

英汉动物习语比较及翻译的策略   摘 要:动物习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它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且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但由于各国文化背景及其环境的差异,不同文化中的动物喻体的内涵及引起的联想也必定有所异同。本文拟对英汉两种文化中的动物喻体内涵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大量例子对英汉动物习语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并分别提出了四种翻译方法:直译法、归化套译法、意译法、直译加解释法。   关键词:动物习语;喻体;喻义;翻译策略      习语是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习惯表达语,包括比喻性词组,俚语,俗语,谚语等,同时也是经过长时间的锤炼而沉淀下来的短语和词组,堪称“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是“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的最典型的表现”[1]。英汉两种语言都以习语丰富而著称,其中,与动物相关的习语惯用法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寓意深刻,为人们所津津乐道[2]。由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生活经历以及思想认识在保留一定的共性的同时更存在着巨大差异,这就导致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出现了用同一动物表示同一文化内涵,同一动物表示不同的文化内涵,以及同一种文化内涵用不同的动物来表示等有趣的现象。      一、英汉动物习语的异同对比分析      1.喻体相同,喻义相近   正如奈达所言:不同文化的人们所具有的共性远远大于将他们区分开来的个性[3]。不同民族对一些动物的共识使得这些动物喻体在不同的文化中能引起人们相似的联想。如狐狸(fox)在中西方人眼里都能产生奸滑、狡诈、多疑等类似的联想,中文有“狐假虎威”,“狐朋狗党”,“狐疑不决”,而英语中fox也意味着“a crafty sly or clever person”,即狡猾聪明之人。绵羊sheep在中国人看来是善良,弱小,驯服,任人宰割的,故有“羊入虎口”、“替罪羊”等俗语,而英语中sheep也指驯服、腼腆的人,例如:to follow like sheep盲从,to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分辨好人与坏人。此外,在英语语言中,人们常说as stupid as a donkey\\ an ass,这一点与汉语中的“笨驴”“蠢驴”之说相同。除此以外,在英汉文化中喻义相同或相似的动物还有很多,比如英汉语言中都用“鹦鹉”比喻“爱学舌”,如:to parrot what other people say;用“狼”比喻“贪婪凶残”,如:as cruel as a wolf;用“蜜蜂”比喻“辛勤忙碌”,如:as busy as a bee;用“猪”比喻“肮脏贪吃”,如:as dirty and greedy as a pig;用“驴”来形容“愚蠢”,如:make an ass of oneself,指干蠢事,使自己出洋相。   2.喻体不同,喻义相近   在人类文明进化的过程中,各民族的文化得到了一定的融合,但这并不代表各民族的文化个性的丧失。相反,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的文化越来越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这在英汉动物习语中所采用的喻体方面也有所反映。在表达相同或相近的喻义时,汉英语言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动物作为喻体,即不同的动物习语在中英文化中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在喻义上两者不谋而合。例如,比喻做一件事同时达到两个目的时,中国人说“一箭双雕”,英语用“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鸡皮疙瘩”对应“gooseflesh”;“杀鸡取卵”对应“kill the goose that lay golden eggs”;“如鱼得水”对应“like a duck to water”。英国人说“like a cat on hot bricks”,中国人说“热锅上的蚂蚁”;“To go for wool and come back shorn”对应“偷鸡不成蚀把米”;“a rat in a hole”对应“瓮中之鳖”;“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对应“害群之马”。像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如英语中的lion和汉语中的虎,英语中的horse和汉语中的牛。在英语国家,lion是百兽之王,是威武雄壮的象征,有as regal as a lion,as majestic as a lion的比喻,12世纪后期英王查理一世曾因英勇被形容为lion- hearted[4]。而在汉语文化中,虎被称为动物之王,有“狐假虎威”,“藏龙卧虎”“虎背熊腰”等习语。所以,汉语的“虎口拔牙”“拦路虎”被表达成“bear the lion”,“a lion in the way”。当形容一个人胆小时,汉语常用“胆小如鼠”,而英语中则是“as timid as a hare”。因为英语文化中,兔子是胆小的象征,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