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宛-阜外医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宛-阜外医院

黄宛 我从不讲我没弄懂的东西 黄宛幼年时家庭遭遇巨大变故,黄宛姐弟发奋读书。在协和,他体 会到了从医的艰辛和不易。在 Michacl Reese 研究所的档案记录中明确将 心导管术的发展过程分为“黄宛之前”和“黄宛之后”两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回到满目疮痍的北京协和医院,黄宛从修一台使用 了 30 年已显龙钟之态的心电图机开始,坚持了 60 年。出版了 6 个版次印 数达百万余册的心内科医生公认的心电图“圣经”——《临床心电图学》。 在但任阜外医院任心内科主任期间,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首次 提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概念,比日本学者提出此概念早 10 年。 1965 年初,黄宛再次面临挑战,去建院时间不长,条件差,连病房 25 和一些起码的基础设施都不配套的解放军总医院任心内科主任。 在长达 70 余年的医学生涯中,无论社会如何动荡变换,人生的跌宕起伏, 黄宛从未动摇过学者的求知、求索的执着与坚定。 黄宛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提出的意见都有充分的理 论及实践根据,从不做空洞的发言。刘力生记得黄宛说过:“懂,要真懂。 我从不讲我没弄懂的东西!” 曲线上协和 1918 年,黄宛出生于北京。幼年时,黄宛家里经济相当富裕,父亲黄子 美是中国银行高级职员,与徐志摩、梅兰芳、齐如山等名士交往极深,在 20 世纪 20 年代,曾同梅兰芳远赴美国。黄宛共姐弟四人,年龄依次相差一岁, 名字都取自于北京的地名。长女黄宣,取字“宣武”;长子黄燕,取字“燕京”; 次子黄宛,取字“宛平”;幼子黄昆,取字“昆明湖”。 每当家中有人生病时,黄宛父亲总是请一位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医生为他 们看病。父亲对这位医生的倍加尊敬让幼年的黄宛印象深刻,羡慕不已,决 定以后要当医生。 后因父亲调职,黄宛举家迁往上海。然而,黄宛读初中时,父亲黄子美 因银行倒闭而失业,家道中落,偏偏此时黄宛的父亲又出走了。 母亲只好带着他们兄妹四人回到北京,投靠亲人。全靠母亲一人的工作 和勤俭持家维持生计。苦难促人上进,挫折催人发奋,在经过了动荡与不安 之后,黄宛姐弟刻苦读书,小有名气,兄弟三人在北京潞河中学被誉为“黄 氏三雄”。 黄宛虽然立志学医,但当时协和是贵族化学校,每年需要 600 元,可望而 不可及。以母亲的收入,全家半年不吃饭,才能供给他入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费用, 于是他被迫放弃了学医的念头,选择了只需要 300 元的清华大学化学系。 26 1936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清华大学被迫心 初 忘 不 南迁。但他听说北京协和医学院有奖学金,就放弃了随清华南迁,毅然回到 北平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系。后来得以顺利考上北京协和医学院,并获取“入证 见 · 述 讲 学奖金”和奖学金共 400 元。这样家里每年只需要供他 200 元就行了,这比 读清华大学还少 100 元。 院 医 外 阜 6 遭遇尴尬 0 黄宛说,进了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后,他才真正体会到了从医的艰辛和不 程 历 年 易。北京协和医学院独特的教学方法、严谨的学风和注重实效与能力的严师, 都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