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跨文化视域下睡眠障碍的研究综述
跨文化视域下睡眠障碍的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梁歆歆,女,辽宁人 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摘 要:睡眠是一种自然功能,我们通过睡眠完成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过程。然而,失眠或其他形式的睡眠障碍在现代社会呈现持续存在并上升趋势。对睡眠障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睡眠障碍不仅因生物学因素产生,而且也由文化差异导致。本文对国内外睡眠障碍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并作简单介绍与评价。
关键词:睡眠,睡眠障碍,文化因素,综述
引言
睡眠是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类生命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可以帮助恢复健康,大部分人每夜都需要7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的睡眠才能最好地恢复体能。正如莎士比亚借麦克白之口所说:“那清白的睡眠,把忧虑的乱丝编织起来的睡眠,那疲劳者的沐浴……受伤的心灵的油膏,大自然的最丰盛的菜肴,生命的盛宴上主要的营养。”
然而睡眠总是被忽视,在效益最大化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以昼为夜”。这样的结果便是――睡眠障碍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流行病,除了那些做“睡眠生意”的人,没有谁是赢家。据报道,15%~30%的成年人和10% ~23%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再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问题。睡眠障碍的高发病性以及对人们生活的直接影响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睡眠障碍的研究。
睡眠障碍概述
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定在睡眠期发生了怎样的特殊生物化学变化以解释其恢复健康的功能,但大多数的研究都表明:睡眠由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构成。NREM睡眠根据脑电图波形划分为四个阶段。睡眠的深度是从第一阶段开始逐步加深,到第四阶段达到最深的程度。第一阶段为浅睡眠,第二阶段为中度睡眠,第三、四阶段为深度睡眠,又称慢波睡眠。睡眠的生理过程正是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的交替过程,通常每晚个体都要经过3-4次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的交替。正是在正中交替过程中,人类完成了生命中最神奇的变化。
关于睡眠的机制,目前主要有两方面的解释:一种认为睡眠是由于从脑干上升到大脑皮质的醒觉冲动受抑制而引起的,认为由于外来刺激被隔断,不能使大脑皮质保持醒觉的兴奋状态所造成的,也就是说睡眠是一种被动存在;另一种认为睡眠是由某一特定部位所发生的特殊性中枢抑制作用产生的,这个特定部位就是所谓的“睡眠中枢”,认为睡眠是一种主动抑制现象。还有学者认为,睡眠与觉醒是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通过生物钟周期性开启通向诱导区(中缝核、孤束核)和觉醒诱导区(如蓝斑头部),并通过上行激活或抑制系统利用特殊的神经递质对大脑皮质产生抑制或异化,从而产生睡眠或觉醒。
沈晓明在《发育和行为儿科学》一书中指出,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的异常表现。在DSM诊断系统中,所有那些引起明显的个体苦恼情绪或致个体的社会、职业等角色功能受损的极为严重和频发的睡眠问题被归类为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大多数学者对睡眠障碍的概念都定义为:睡眠-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是指睡眠量及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影响入睡或保持正常睡眠能力的各种障碍。
最早有关睡眠障碍最突出的研究是Economo关于“昏睡病”观察的记录和巴甫洛夫在条件反射实验期间观察到的狗陷入深睡的现象。1880年,Gelineau首次报道了发作性睡病,是第一个描述这一综合征的人,1916年Henneberg也使用“猝倒症”命名了那些发作性睡病症状中的情感性肌无力患者。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美国斯坦福大学睡眠研究中心开始对发作性睡病进行探索和研究,Vogel首次正式报道了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睡眠始发的REM现象。1965年Fishgold出版了《夜间正常睡眠与病理性睡眠》,开始了临床工作者对于睡眠问题的研究。Manaceine在1894年对狗完全睡眠剥夺的研究,与Patrick和Gilbert在1896年首次对人睡眠剥夺的研究的结果都表明,睡眠剥夺对于多项心理生理功能都有重要影响。
睡眠障碍的分类
1979年,美国睡眠障碍中心联合会颁布了《睡眠和醒觉障碍诊断和分类》(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and Arousal Disorder,DCSAD)是国际上第一个睡眠疾患的诊断分类方法。它将睡眠障碍分为四大类:睡眠起始和睡眠维持障碍,或称为典型的失眠症(insomnia)、过度嗜睡症(hypersomnia)、睡眠醒觉周期紊乱(disorders of sleep/wake schedule)、睡眠行为障碍(parasomnia)。这种分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