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敦煌医院
心肺复苏的概念 复 苏:复活、苏醒 = 死而复生 心肺复苏 :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以挽救其生命。 此处急救措施就是 胸外按压 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 电击除颤 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心脏恢 复自主搏动, 人工呼吸 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 “胸泵”学说-----胸腔为一封闭的腔,在胸腔上施压可以驱使血液流出胸腔,从而形成人工循环。 “心泵”学说-----胸外心脏按压时依靠胸骨传导力量直接挤压心脏而形成人工循环。 心肺复苏颈动脉搏动识别 胸外按压的位置 球囊面罩人工呼吸 人工通气的标准 成人而言 按压与通气之比=30:2 5个循环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结束后立即检查复苏效果。 如无效即开始下一轮的心肺复苏。 CPR成功的指标 昏迷变浅,出现各种反射。 体出现无意识的挣扎动作。 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 面色转为红润。 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恢复。 心肺复苏的终止条件 现场的CPR应坚持连续进行,在CPR进行期间,需要检查呼吸、循环体征的情况下,也不能停止超出过10秒钟。如有以下各项可考虑停止—— 1、病人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2、确定病人已经死亡 3、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然 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4、环境安全危及到施救者 5、有合法医嘱或者家庭成员坚决拒绝并签字为证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 30秒—全身抽搐。 ●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 6 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强调“” 小儿心肺复苏术区别 部位:婴儿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之间的胸骨处稍下方 8岁以下儿童按压深度达到胸廓前后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4cm,儿童大约5cm. 双人心肺复苏(成人),双人儿童,婴儿的按压比例为:15:2 新生儿顺序是A-B-C区别于成人的C-A-B 谢 谢 THANK YOU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 应有针对性地培训调度员,使之能正确识别非正常呼吸,以提高成人心搏骤停的识别率 EMS System 在高达50%的心搏骤停患者中都未能识别引起意识丧失的真正原因 调度员电话辅助心肺复苏(Dispatcher-Assisted Telephone-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CPR)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 先电击 or 先按压 2010 年的指南中,在 AED 就绪时,应先进行 1.5 - 3 分钟的 CPR, 然后再除颤。最新版则提出:当施救者可以立即取得 AED 时,对于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不能立刻取得 AED,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转变 AED 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在设备提供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CPR与除颤联合使用 理论上 除颤前,CPR 延长VF 持续的时间,增加除颤成功的可能性 除颤后,继续CPR,保证有效血流灌注 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支持或反对除颤前实施一段时间的CPR 对于有目击者、有可除颤心律的援外心搏骤停患者,可以实施最多3个循环的200次连续性胸外按压加被动给氧及辅助通气。 别再使劲按了! 2010 年的指南规定胸外按压的下限:频率 ≥ 100 次 / 分、深度 ≥ 5 厘米。临床上普遍存在按压过度的问题,如胸骨和肋骨骨折,同时,施救者也会消耗大量体力,无法保证接下去的按压质量。新的指南提出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应该有足够的速率和按压幅度:按压速率为 100 - 120 次 / 分钟;幅度至少是 5 厘米,不超过 6 厘米。 判断患者意识状态 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叫 叫 即判断患者意识状态 叫 ①摇动肩部,大声呼叫其名字:“喂喂,你怎么啦?! ②时间10秒>5秒 ③同时将病人放置于仰卧位,使病人头、颈、躯干平直无弯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 急、准、稳、快、全 C 按 压 方 法 将掌跟至于胸骨按 压点,按压时上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