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宽甸县下露河镇田广地区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的探讨.docVIP

辽宁省宽甸县下露河镇田广地区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的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宁省宽甸县下露河镇田广地区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的探讨

辽宁省宽甸县下露河镇田广地区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的探讨   摘要:在总结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重点对含铜构造蚀变带进行了研究,大致查明了研究区铜成矿地质条件,同时对铜矿化(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前人一直把下露河-万宝一带作为寻找铜及其它多金属的重点地区,但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石柱子岩体接触带和辽河群地层中,对周家屯向斜的内部关注较少。铜矿化与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密切,不受层位和岩性的限制,而灰岩更容易形成矽卡岩型和热液型铜矿化。周家屯向斜的内部不但有燕山期的岩体侵入,而且中基性、酸性脉岩也很发育,不但围绕岩体有多个铜矿化点(带),远离岩体的构造带中也发现铜矿化,说明周家屯向斜的内部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铜矿;燕山期;矿化蚀变带;岩浆岩   中图分类号:P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6-0244-03   1 引言   辽宁省宽甸县下露河镇田广地区铜矿位于周家屯-万宝向斜的翼部转折端,除白垩系小岭组为火山岩外,其岩性大多以碳酸盐岩为主,页岩、粉砂岩次之。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总体可分为北东向和北西向、近南北向三组。北西向构造带是区域上重要的金属成矿带;北东向构造是研究区内最发育的一组断裂构造,近于平行展布,多为平移断层,造成地层呈阶梯性出露;南北向构造与铜矿化关系密切。区内构造带内见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辉铜矿化、斑铜矿化及碳酸盐化。区内岩浆岩不发育,在研究区的东南见有燕山晚期的花岗斑岩小岩株侵入,研究区的东北部还出露有早元古代的混合花岗岩。脉岩种类较少,主要见有煌斑岩和闪长玢岩。   我国铜矿类型其中以斑岩型最为重要,集中形成于新生代和中生代,分布于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铜矿成矿期可以划分为:前寒武纪(太古宙、 元古宙)、 古生代、 中生代和新生代,这也表明中国铜矿主要成矿时代亦与世界铜矿一致,即以喜马拉雅期为主。认为东部深部找矿和西部拓展新区都是铜矿找矿的主导方向,西部地区可以在拓展新区的一开始就借鉴“ 五层楼+地下室” 等模式指导找矿 [1~5]。 前人一般结合地、物、化、遥等找矿信息对研究区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及物、化异常综合分析该区深部铜矿资源潜力[6]。   2 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的东部,三级构造单元属凤城凸起。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辽河群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混合岩,盖县组含石墨的黑云斜长变粒岩和含石墨的黑云钾长片麻岩;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石英砂岩、页岩及泥灰岩;寒武系灰岩、页岩、细砂岩;另外,白垩系小岭组安山岩、凝灰岩、长石粉砂岩及第四系也有零星分布。   区域构造可分为北西向构造带和北东向构造带,北西向构造带形成于加里东造山运动,北东向构造带形成于印支-燕山运动,属滨太平洋大陆活动带断裂体系。   北西向构造带主要为周家屯-万宝构造带,由褶皱和断裂组成。褶皱构造呈北西方向展布,以向斜为主,发育较完整的有周家屯向斜和曹家沟里向斜。向斜的核部由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组成,翼部由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南芬组组成。   北东向构造带以断裂为主,从属于鸭绿江断裂带,由众多的北东向断裂组成,多数构造按40~50°方向呈舒缓波状延伸,平行展布,构造附近岩石破碎,见挤压扁豆体、挤压片理、断层泥等,破碎带宽3~30 m,均呈压性特征。构造破碎带内见有热液型铜矿化,矿化体一般小而富,多呈扁豆状,沿构造破碎带断续分布,是重要的找矿线索。   3 地质特征   3.1 地层   研究区位于周家屯-万宝向斜的翼部转折端,从两翼到核部出露的地层为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南芬组,寒武系碱厂组、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崮山-长山组、凤山组,奥陶系冶里组,西北分布有白垩系小岭组。除白垩系小岭组外,其岩性大多以碳酸盐岩为主,页岩、粉砂岩次之。   3.1.1 青白口系   (1)钓鱼台组: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东南,走向近南北,倾向南西,倾角一般在38°左右,岩石主要为含砾石英耗岩,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砂,含少量砾石和粉砂、泥质,上覆南芬组呈整合接触。   (2)南芬组: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东-东南部,走向近北西-南北,倾向南西,倾角一般在42~71°左右,岩石主要为灰岩夹紫色页岩。与上覆寒武系下统地层呈整合接触。   3.1.2 寒武系   (1)寒武系下统。   ①碱厂组:研究区南部呈北东走向,往北呈北西走向,倾向北西-南西,倾角27~63°左右,主要岩石成分为:下部为深灰色-灰黑色厚层虎皮状灰岩,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灰岩夹杂色页岩,与上覆馒头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②馒头组:南部呈北东走向,往北呈北西走向,倾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