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双语中“蛇”及其习语地文化内涵与翻译
英汉双语中“蛇”及其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汉语言文学
英汉双语中“蛇”及其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摘 要:蛇是十二生肖之一,虽与人类的生活不是息息相关,但却为人们所熟知,它的形象也在人脑中存在已久,包含一定的内容,拥有丰富的内涵意义。“蛇”文化渊源流长,在中国文化中可以追溯至遥远的上古时期,在英语文化中则可追溯至圣经时期。从此后,蛇文化便逐渐丰富发展,形成今天的模式,这其中形成了许多蛇的习语或固定的延伸意义等。在英汉文化中,蛇的象征意义差别甚大,所以本文特列举一些习语加以佐证。有关蛇的习语在英汉互译中也就需要转换意义。为了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英汉蛇文化的差异,译者在翻译时也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 蛇 习语 文化意义 翻译策略
一、引言
长期以来,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关系密切,对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特征也十分了解,因此对它们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蛇虽说不象猪那样能保障人类的肉食,但它的习性、特征完全为人类所熟悉,且人类对它产生了特定的情感并赋予其丰富的联想意义,进而用蛇的某些特征或联想意义来表达或解释周围客观世界及其相关事物。这些表达法因其为人广泛使用而被固定了下来,形成了生动的习语和谚语,成为一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英汉语言中,蛇的形象和喻义既有相似也有差异。英美人和大多数中国人都深知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提及蛇的时候,但要是真的见到了蛇总会有各种感情的表露,各种联想涌上心头。但是,英汉语言中蛇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发展轨迹。蛇在英汉语言中存在不同的文化涵义,有时即便在同一种语言文化中,有关蛇的文化内涵与联想意义也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多样性。这些富含文化意义的习语在展现英汉两种语言独特韵味的同时,也给译者在选择翻译方法上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一、蛇在汉语中的文化意义:
蛇在汉语中的文化意义非常丰富,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还有中性意义。蛇积极的文化意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如在很多时候,蛇都被比作龙,蛇通常称作“小龙”,蛇蜕下的皮叫蛇蜕,也叫“龙衣”。民俗农历二月二是蛇冬眠结束,开始出洞活动的日子,而这一天也被称作“龙抬头”。龙的形象也是人们照着蛇的样子,加了点龙须、龙鳞、龙角等增加而成的。蛇是龙的前身,《山海经?大荒经》中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在西北的海外,赤水北岸,有一座章尾山。山上有尊神,人面蛇身,全身通红,身子长达一千里,竖立生长的眼睛正中合成一条缝,它闭上眼睛就是黑夜,睁开眼睛就是白昼。它不吃饭不睡觉不呼吸,只以风雨为食物。它能照耀阴暗的地方,因此称作烛龙)可见,古时候,蛇的地位在中国可算是比较高的,虽然与龙的地位仍然千差万别,但已享有相当高的的地位。那时很多人崇拜的神人,如补天的女娲、伏羲、开天辟地的盘古等,都与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女娲是人面蛇身,盘古是龙首蛇身,伏羲是人身蛇尾。因此,在古代,蛇的地位相当高。在那时,蛇本身并无贬义。从东汉许慎对甲骨文的解释中可看出,古人对蛇并无半点恶意。蛇身曲线有致,有如女性婀娜多姿的体态。
蛇还象征着知恩图报的高尚人格。如蛇雀之报,“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以药封之,蛇乃能行,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谓之隋侯珠、明月珠。”(见《淮南子·览冥训》汉高诱注、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此处的蛇便是知恩图报高尚人格的象征。
另外,蛇通常被用来比作书法笔画流畅,笔式雄健,或指文笔流畅,文思汹涌,下笔如有神助。现列举几个成语加以说明:
(1)笔走龙蛇:形容文笔极好,挥洒自如。
(2)走蚓惊蛇:像逃窜的蚯蚓,想受了惊吓的蛇。比喻书法运笔迅速,笔式雄健。出自“锦绣额赠新题走蚓惊蛇,丹青帧摸巧样回莺舞鹤。”——明·汤式《一枝花·赠明时秀》套曲。
(3)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吓得立刻窜入草丛一样。用于形容草书自然流畅。出自《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尽管蛇有如此多的积极意义,但它也有不少的消极意义。这是因为人们一想到蛇,仍然会害怕。它长相丑,会咬人,人人厌恶,且蛇通常神出鬼没,咬人时迅速而无声无息,非常致命,因此通常以蛇代指邪恶的人或事。这可从很多成语、歇后语、谚语中见其一斑。例如:
(4)蛇蝎心肠:以剧毒之蛇和蝎比喻人心之恶毒。形容人心歹毒,恶毒之至。
(5)阴沟石缝里的蛇蝎——暗伤人:指暗中伤人。
(6)牛鬼蛇神:比喻各色邪恶或各种恶人。
另外,蛇也指阴险的人。如:
(7)虚与委蛇: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8)拨草寻蛇:比喻执意寻找某物或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此处“蛇”可指“麻烦,坏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