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灿的运用“三术三藤药对”治疗顽固性皮肤病的经验.docVIP

陈达灿的运用“三术三藤药对”治疗顽固性皮肤病的经验.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达灿的运用“三术三藤药对”治疗顽固性皮肤病的经验

陈达灿的运用“三术三藤药对”治疗顽固性皮肤病的经验   关键词:名医经验;陈达灿;药对;皮肤淀粉样变;湿疹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7.030   中图分类号:R2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7-0099-03      陈达灿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院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从事中医皮肤科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先后师从名中医?P国维、朱良春。陈师治疗顽固性难治性皮肤病,如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慢性湿疹等,辨治不拘泥于常法,尤其运用“三术三藤药对”加减治疗脾虚失运,营血不足,湿热与气血瘀滞所致顽固性皮肤病,每获良效,令笔者受益匪浅,现介绍如下。   1“三术三藤药对”含义   1.1“三术”――健脾除湿、破血除瘀   所谓“三术”,是指白术、苍术、莪术。白术,味甘、苦,性温,入脾、胃经,功效健脾和中、燥湿利水;苍术,味辛、苦,性温,入脾、胃、肝经,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白术与苍术是治疗脾虚有湿的皮肤病常用药,二者性味、功效同中有异,皆有健脾燥湿功能,均可用治湿阻中焦、脾失健运之证。然白术之精要在于健脾而化湿,通过健脾,达到化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苦温,其功效在于燥湿而运脾,通过燥湿而使脾气得运,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常用于日久之顽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苍术乙酸乙脂提取物能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减少炎症部位的前列腺素E含量[1]。莪术味辛、苦,性温,入肝、脾经,功效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其功效在于破血,主治?Y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β-榄香烯、莪术醇是莪术油中提取的萜类成分,能影响细胞周期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基金项目:广东省特应性皮炎临床和基础研究项目规划(粤财工〔2011〕572);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重点项目(中医二院〔2011〕268)   通讯作者:陈达灿,E-mail:4910702@163.com   此外还有抗血栓、抗病毒作用[2-4]。   临床上,陈师常以白术健脾化湿,消痰饮之本,配以苍术燥湿运脾,两者共奏健脾除湿之效,相得益彰,标本同治。正如《本草崇原》谓:“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然顽固性皮肤病多日久顽固,瘀结较重,故非加莪术之破血除瘀难以立效。   1.2“三藤”――活血通络、养血疏风止痒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或久病气机逆乱,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气滞则瘀血易生。”提出了“久病多瘀”,“久病入络”的病机。这也正符合顽固性皮肤病缠绵反复,日久不愈的病机。根据中医取象比类理论,藤类药物外形多条达,善走经络,通其所滞,如《本草汇言》所谓“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正适合治疗此类顽固性皮肤病,以达搜剔之功。在藤类药物中,陈师喜用“三藤”,即钩藤、鸡血藤、首乌藤。   鸡血藤,性温,味苦、微甘,入心、脾二经,可补血活血、养血舒筋,调理气血之运行。《饮片新参》云:“鸡血藤,祛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首乌藤,性平,味甘、微苦,入心、肝、脾、肾经,有安神养血、祛风通络止痒功效。《本草从新》记载:“首乌藤,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钩藤,性凉,味甘,主入肝经,清透泄热,可祛风止痒、清热平肝。《本草新编》载:“钩藤,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但风火之生,多因于肾水不足,以致木燥火炎,于补阴药中,少用钩藤,则风火易散,倘全不补阴,纯用钩藤以祛风散火,则风不能息,而火且愈炽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鸡血藤具有补血活血、激活造血功能的作用,还有显著的抗微生物、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5-7];首乌藤的生理活性物质大黄素具有抗炎、抗病毒、抑菌等药理作用[8-10];钩藤主要成分是异钩藤碱,实验表明异钩藤碱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11]。总之,鸡血藤、首乌藤、钩藤合用可以调节顽固性皮肤病患者的免疫状态,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陈师认为,顽固性皮肤病患者不仅“久病多瘀”,“久病入络”,且血虚不能滋养肌肤,体肤失养,血虚生风,可见发作剧烈瘙痒。其治当遵李中梓《医宗必读痹》“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故用鸡血藤合首乌藤,活血通络、养血疏风止痒,配以钩藤祛风止痒;因患者日久不愈,烦躁焦虑,易肝郁而化火,是为肝火,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