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营养学基础脂肪碳水
“ ” “ ” * 第二节 脂类(lipids)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共同特点: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一、脂类的分类和功能 1. 分类 脂肪 (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 脂类 磷脂(phospholipids) 类脂 固醇类 (sterols) * 2. 功能 ① 提供能量:1克食物脂肪在体内可产生37.7kJ (9kcal) 的能量。 ② 构成人体成分:中性脂肪占体重的10%~20%,构成体脂肪组织,其含量可因体力活动和营养状况而变化,被称为动脂。类脂占总脂量的1~5%,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成分,其含量稳定,不受机体活动和营养状况的影响,被称为定脂。 * ③ 维持体温正常:皮下脂肪组织可隔热保温。 ④ 保护脏器作用:脂肪组织对脏器有支撑和衬垫作用,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力伤害。 ⑤ 内分泌作用:脂肪组织分泌瘦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参与机体的代谢、免疫、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 ⑥ 提供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 * ⑦ 提供脂溶性维生素 (A、D、E、K)。 ⑧ 胆固醇是体内许多重要活性物质的合成材料(胆汁、 性激素、肾上腺素、维生素D等)。 ⑨ 增加饱腹感:脂肪进入十二指肠时,刺激产生肠胃抑 素,使胃肠蠕动受到抑制。 ⑩ 改善食物感官性状: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形,促进食欲。 * 二、脂类的消化、吸收 1. 脂肪 小肠:胆汁乳化脂肪,脂肪酶(胰腺)将甘油三酯水解生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单脂。 小肠粘膜细胞:甘油、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直接入血。甘油单脂和长链脂肪酸被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和磷脂、胆固醇、蛋白质形成乳糜微粒,由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 2. 磷脂同甘油三酯。 3. 胆固醇可直接被吸收进入淋巴系统。 * 三、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 1. 脂肪酸 ① 概念 是分子由1~30个碳原子的链烃和羧基(COOH)组成的脂族羧酸。是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 * ② 分类 ⅰ按碳链长度:长链脂肪酸 (>14C) 、中链脂肪酸 (6~12C)、短链脂肪酸 (<5C) ⅱ按饱和程度: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ⅲ按双键位置: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n为第一个双键距甲基端的位置) * 2.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EFA) ①概念 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 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 肪酸。 ②种类 亚油酸 (C18:2,n-6) ?-亚麻酸 (C18:3,n-3) * ③生理功能 ⅰ 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因EFA是磷脂的重要成分,而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成分。 ⅱ 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因亚油酸可合成花生四烯酸,再由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 ⅲ 与胆固醇代谢有关:与胆固醇脂化,有利于胆固醇分解代谢,防止在体内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 四、EPA与DHA 1. 概念 EPA为20碳5烯酸(C20:5,n-3),DHA为22碳6烯酸(C22:6,n-3), 均为人体需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但人体利用亚油酸和?-亚麻酸可以合成。多存在于海产品中(深海鱼油)。 * 2. 生理功能 ① 降低血浆甘油三脂和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② 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③ 维持视觉功能,增强视力。 ④ 与婴儿大脑发育关系密切。 * 五、脂肪的膳食参考摄入量 脂肪适宜摄入量(AI) ① 成人摄入脂肪能量占总能量20~30%。 ② 必需脂肪酸能量占总热能3%。 * 六、脂肪的膳食来源 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动物的脂肪组织和肉类)。 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种子)。 亚油酸(植物油)。 亚麻酸(豆油、紫苏籽油)。 EPA、DHA(海产品、深海鱼油)。 磷脂(蛋黄、肝脏、大豆、花生)。 胆固醇(脑、肝、肾、蛋、肉、奶)。 * 资料:我国居民膳食脂肪摄入状况 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 人均摄入脂肪58.3g/日,占膳食总热能的22%。 城市居民为77.7g,占总热能28.4%; 农村居民为48.3g,占总热能18.6%。 动物性脂肪占40%,植物性占60%。 *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也称糖类。 *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1.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2. 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 3. 寡糖:由3~10个单糖组成的多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质量三体系培训课件.ppt
- 【市质检一检】泉州市2026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 物理试卷(含标准答案).docx
- 2025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争做中国好儿童》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
- 第2单元第1课《人像作品探秘》课件-2025-2026学年冀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带状疱疹的护理查房课件.ppt VIP
- 环生院南理工环境科学导论课件11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ppt VIP
- 建筑结构设计(4-3-2)--17等高排架剪力分配法.pdf VIP
- 格兰富cl不锈钢端吸泵.pdf VIP
- 行为生态学1课件.ppt VIP
- 一种射频消融系统输出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