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药结合治疗胃轻瘫综合征24例的的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胃轻瘫综合征24例的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胃轻瘫综合征;针药结合;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2―0030―02
胃轻瘫综合征(简称胃轻瘫),是一种以胃排空延迟和多种原因所致停滞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早饱、餐后上腹部饱胀和腹胀、恶心、发作性干呕或呕吐、体重减轻等。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原发性又称特发性胃轻瘫,多发于年轻女性。继发性胃轻瘫常见于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胃部手术或迷走神经切断术后等,一些因素如感染、代谢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以及药物也可以引起胃轻瘫。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分为急、慢性2种。临床上以慢性多见,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常达数月甚至数年。西药治疗本病作用单一、副作用明显、且复发率高,笔者采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本病2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均为本院2009年11月~2010年3月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6例,女18例;年龄25~55岁,平均40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1 a,乎均2个月。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国际内镜及胃肠病学术研究会纪要拟定:①临床上有早饱、餐后饱胀、恶心、发作性干呕或呕吐、体重减轻等表现,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之无形的特点;②B超检查排除上消化道、肝、胆、胰腺等器质性疾病;③内镜下或X线钡餐检查提示胃内有大量潴留液;④胃排空试验提示有胃固体排空或(和)液体排空障碍。
2 治疗方法
2.1 辨证施治
2.1.1 肝气郁滞 症见胃脘不适、满闷痞塞、食欲不振、心烦易怒、胸胁胀满、舌淡苔白、脉弦,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消痞,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陈皮、川芎、枳壳、芍药、香附、甘草)。
2.1.2 肝胃郁热 症见胸骨后不适、进食困难、口渴喜冷饮、烦躁易怒、胃脘灼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以清泻肝胃,方用玉女煎加味(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等)。
2.1.3 痰湿中阻 症见胃脘痞塞、满闷不舒、腹胀、头目眩晕、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呕吐痰涎,身重倦怠,或咯痰不爽、胃有水声、头眩心悸、大便不爽、舌苔浊腻、脉滑,治以祛湿化痰和中,方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味(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甘草等)。
2.1.4 饮食停滞 症见胃脘胀满、痞塞不畅、嗳腐吞酸、不思饮食、便秘矢气、舌腻苔白、脉滑实,治以消食导滞、行气消痞,方用保和丸加味(半夏、陈皮、茯苓、山楂、神曲、连翘、莱菔子)。
2.1.5 脾胃气虚 症见:胃脘满闷或隐痛、食后尤甚、食欲不振、喜温喜按、四肢不温、气短乏力、少气懒言、大便稀塘、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健脾益气、升清降浊,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2.1.6 胃阴亏虚 症见:胃中痞满、胃痛隐隐、饥不欲食或干呕不止、吞酸吐苦、口舌干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治以养阴益胃、滋养脾胃,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味(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生甘草)。
2.1.7 肾精不足 症见:食少便溏、腰膝酸软、肢冷、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补益肾精,方用右归饮加味(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杜仲、肉桂、制附子、甘草)。以上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服3次。
2.2 针刺治疗 针刺主穴取中脘、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等。肝气郁滞者加膻中、太冲、阳陵泉;肝胃郁热者加合谷、行间;痰湿中阻者加丰隆、阴陵泉;饮食停滞者加梁门、天枢;脾胃虚弱者加脾俞、胃俞、气海;胃阴亏虚者加脾俞、胃俞、三阴交;肾精不足者加肾俞、太溪、三阴交。均取双侧穴,每日1次,留针30min,行平补平泻法。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2 d。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饮食恢复正常,B超检查无异常;显效:症状减轻,食后偶有上腹不适感,B超检查一般情况下无异常,饮食过量后可有异常改变;无效:症状无改善,B超检查同病前。
3.2 治疗结果 经1~2个疗程治疗后,24例患者全部治愈。
4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女,27岁,公司职员。2009年12月因早饱、胃胀、恶心等就诊于本院,B超示肝胆脾肾胰等未见异常;胃镜提示为胃动力障碍;胃排空试验示胃固体排空延迟。口服吗丁啉、普瑞博恩等药物治疗2周后症状改善不明显,遂人本门诊中医治疗。详问病史,患者平时性情急躁易怒,消瘦、面色微红,症见上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早饱、大便偏干、舌红苔白、脉弦。西医诊断:胃轻瘫。中医诊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