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魁山临证针法的经验介绍
郑魁山临证针法的经验介绍
(1.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北京100029;2.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
[摘 要] 精选了郑老在揣穴、进针、行针候气、守气等几个方面的临证实践经验。突出介绍了取穴、进针应双手操作、重用左手的具体方法和必要性,善用温通法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热补及凉泻的操作手法,改革、研制的新型子午流注临床应用盘。
[主题词] 名医经验;刺法
ZhengKuishan‘sExperiencesonClinicalNeedlingMethods
Haojindong1,ZhengJunjiang2
(1.AcupunctureandMassageDepartment,BeijingUniversityofTCM,Beijing100029
,China;2.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GansuCollegeofTCM)
[Abstract]
ZhengKuishan‘sclinicalexperiencesonidentificationofapointbymassage,
needleinsertion,waitingforcomingofneedlingsensationduringacupunctur
etreatment,keepingneedlingsensationandotherswereintroduced,especial
ly,experiencesonconcretemethodsandnecessityofacupointselection,need
leinsertionwithbothhands,andmorelefthand,andtreatmentofdifficultand
complicatedsyndromeswithwarmobstruction?
removingmethod,manipulationmethodofcoolreducingandhotreinforcing
,andimprovementanddevelopmentofclinicallyapplicabledailyofZiWuLiuZ
huofnewtype.
[Keywords] FamousDoctor‘sExperience;NeedlingMethods
郑魁山(1918年~),河北安国人,16岁跟随父亲郑毓林(1896~1967年)学习针灸医术,1947年考取中医师,1951年创办北京中医学会针灸研究班;1954年任华北中医实验所主治医师,1955年合并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受聘于政务院医务室,为中央首长诊疗,并给外国专家班、国际班任教;1970年下放到甘肃成县医院,1982年调入甘肃中医学院,主持筹建针灸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顾问,郑氏针法研究会会长,日本后藤学园、英国东方医学院客座教授。发表学术论文66篇,著有《针灸集锦》、《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针灸补泻手法》、《郑氏针灸全集》等14部著作。
郑魁山教授,从医6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针治疑难杂症,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和传统针刺手法,研用颇彰。在针灸学理、法、方、穴、术各个环节的长期临床实践中,以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治疗八法为指导,努力探索针灸配穴和针刺手法的应用规律,总结出一套独特见解。笔者有幸跟师研读,悉得传授,兹将郑老临证针刺经验整理如下。
1 双手操作,重用左手
左手揣穴,右手辅助:是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揣摸被针穴位处肌肉之厚薄,孔隙之大小,确定进针的方向和深浅,并将妨碍进针的肌腱、血管等组织分开。遇到关节、筋骨覆盖的穴位,右手握住患者肢体左右旋转、滚摇、屈伸、升降、抬举等活动,使穴位暴露,然后左手拇指或食指指尖切按住穴位皮肤,以备右手进针。
右手进针,左手候气:为了使进针准确、无痛、得气快,常用指切速刺法,是以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住针刺部位,右手持针迅速刺入0.1~0.3寸,再缓慢进针,左侧押手保持不动,随时触及针下气至冲动,候到气至,及时施用补泻手法,不可错过时机。例如针内睛明穴创用压针缓进法,用左手食、中指或拇、食指分开上下眼睑,右手进针,在眼球鼻侧泪阜边缘半月形皱壁处缓慢将针压入0.5~1寸(不做捻转提插)。
左手关闭,气至病所:右手将针刺入穴位以后,左手一旦触到针下气至冲动,为使针感沿经脉向上传导,左侧押手用关闭法,按压在针穴的下方,并协同右手与针一起向上推进,两手互相配合,同时努力,才能气至病所或使感觉传到预定的处所。此外,使用补泻手法后,当患者有舒适感觉时,要用守气法,并根据病情需要保持感觉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也是应用针刺手法取得疗效的关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