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HIV-1_pol基因的比较分析_生物信息》-毕业学术论文设计.docVIP

《关于HIV-1_pol基因的比较分析_生物信息》-毕业学术论文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大学毕业论文 第 PAGE 16 页 关于HIV-1 pol基因的比较分析 摘要 HIV是RNA病毒,属慢病毒科(Lentiviridae),为正链RNA病毒,由两条相同的线状RNA组成,两条链通过氢键形成二聚体。病毒基因组长约9.7KB,共由9个基因片段,3个结构基因编码病毒结构蛋白。pol基因序列为:NH-蛋白酶-逆转录酶(p66/p51)-内切核酸酶(p32)—COOH。本课题研究蛋白酶和逆转录酶段序列。由于逆转录酶缺乏3′→5′外切酶活性,使得HIV在复制的过程中不能对错误掺入的单核苷酸加以校正,从而表现出易错倾向,这是HIV产生高度变异的最重要的原因。本课题主要运用PHYLIP、TREEVIEW和CLUSTALX等软件,对HIV-1的pol基因进行了序列相似性比较。系统发育推断软件PHYLIP即是Phylogeny Inference Package的缩写,共包括37个程序, 按照所处理数据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五类。PHYLIP的大多数程序运行时, 从一个名为“infile”的输入文件读入数据, 如果没有该文件, 程序将会询问你输入文件的名称。然后会出现一些应答选项让你选择。最后输出结果到outfile或treefile文件中。CLUSTALX是CLUSTAL多重序列比对程序的Windows版本。本课题采用了两种方法,即最大简约法和邻位相连法,最后得到了两个进化树 。 关键词:PHYLIP,TREEVIEW,CLUSTALX,进化树,genetic distance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 1.1 HIV是RNA病毒,属慢病毒科(Lentiviridae),于1983年首次在法国一位患慢性淋巴结综合症的病人身上发现。一年后,类似的病毒 在美国的一位患艾滋病的患者身上发现 。当初这种病毒被认为是一种癌病毒,与人的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相近,于是命名为HTLV-Ⅲ,后来发现它是慢病毒的一种,改为HIV[1]。 艾滋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90-120nm,外包被着两层脂质组成的脂膜,其上结合有许多糖蛋白分子(主要是gp41和gp120),该膜脂源于寄主细胞的外膜,蛋白质p24和p18组成其锥形核心,内有基因组RNA链,链上附着有反转录酶,其功能是催化病毒RNA的反转录(图1.1)[8]。 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HIV是由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跨物种传播而进入人类的。其中HIV-1可能起源于黑猩猩的SIVcpz,而HIV-2可能起源于乌黑白脸猴的SIVsm或短尾SIVstm。SIV在天然宿主中是不引起类似人类艾滋病的症状的,只有发生跨物种传播时,才能引起新物种的免疫缺陷症状的产生。这种假说得到了病毒基因组的相似性、分类学上亲缘关系、在天然宿主中的流行程度、地理分布的一致性和传人的可能途径等方面的证明[3]。 迄今为止,全球流行的HIV 根据血清学反应和病毒核酸序列测定可分为二型,HIV-1型和HIV-2型[4]。HIV-1在世界各地都有流行,而HIV-2主要在西非流行,HIV-1和HIV-2在基因序列上差异甚大,以至于它们的外膜糖蛋白常常不能引起交叉免疫反应[6]。HIV-1型根据编码包膜蛋白的env基因和编码壳蛋白的gag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又进一步分为三个组,M 组(main即主要组)、O组(outline即外围组)和N组(new,or non-M,non-O即新组或非M 非O组),M 组内又可分为A-J10个亚型。在HIV-1和HIV-2二型核苷酸序列只有45%的同源性。在HIV-1型的各亚型之间的基因离散率是20%~35%、同一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是7% ~20%。O组是1990年从喀麦隆和加蓬分离到的,与M组其它亚型的氨基酸序列只有50%的同源性。N组是最近才从2例喀麦隆病人分离到的,在系统树上,既不属于M 组,也不属于O组的一组新病毒,故称N组[4]。 HIV-1为正链RNA病毒,由两条相同的线状RNA组成,两条链通过氢键形成二聚体。病毒基因组长约9.7KB,共由9个基因片段,3个结构基因编码病毒结构蛋白:gag基因编码核心蛋白p17,p24和p13等,env基因编码包膜蛋白gp120,gp41,pol基因编码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逆转录酶,内切核苷酸酶和蛋白合成酶。HIV还有6个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 frames,ORF),编码功能不同的蛋白,其中3个是调节基因,tat基因是反式正向调节基因,能增加所有基因表达,rev基因能增加gag和env基因表达,nef基因为反式负向调节基因,另3种基因与病毒的成熟,装配和释放有关,vif基因编码病毒传染因子.vpu基因编码病毒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夏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