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妇女教育浅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汉时期妇女教育浅述

两汉时期妇女教育浅述   【摘 要】两汉时期是礼教初兴之时,礼教虽然受到官方的确立和推崇,但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所以这一时期的女性尚处在比较健康、自然、宽松的环境中。受尊儒崇教风气的影响,汉代女子教育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如女教思想的盛行,各阶层教育内容的差异及对胎教的重视等,这些特点对后世的女子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两汉;妇女教育;教育特点   “真正让女性教育走向自觉的是两汉时期”i。汉代妇女的受教阶层广泛,上至皇室贵族女子,下至普通阶层的女子都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涉猎的内容不仅有礼教规范,而且还包括诗书文化、书算、音乐艺术等才艺。这不仅促进了女子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对两汉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两汉女教思想   汉代是中国女子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后代封建女子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关注女子教育的人,东汉比西汉尤多。” ii比较著名有贾谊、刘向、班昭、蔡邕等人。   西汉初年的文学家、政论家贾谊主张用“礼”来培养女子柔和敬从的品质,并且要懂得尊卑之序。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阐述胎教思想的学者。强调女子要注重胎教,以生育出良好的后代。   刘向是西汉中后期著名的文学家、经学家及文献学家。他的女教思想主要集中在其著作《列女传》中。《列女传》共有七卷,前六卷是收录了很多贤后贞妇昔时兴国保家的事例,树立了女性学习的正面典范,希望女子能具备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六种品质。第七卷则是收录反面女性人物事例记为《孽嬖传》,提醒人们防止或唾弃孽嬖式女性的出现。刘向非常强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列女传》中的女子教育的内容主要围绕“母亲”、“妻子”、“女儿”三个层面展开,重点宣扬了女性“三从”“贞顺”等观念,客观上也加重了女性的精神负担。   《女诫》是东汉著名的才女、史学家班昭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在晚年写成的内训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本专门的、系统的女教著作。《女诫》由卑弱、夫妇、敬顺、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篇组成,主要论述女性的自我修养之道、夫妇相处之道、与夫家人际关系处理之道这三大问题。她认为女子应有卑弱的观念,必须“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 iii教育女子要孝敬父母和舅姑,谨言慎行,识大体、明大义,妥善处理在夫家的人际关系,达到“和叔妹”的目的。所以,班昭的女教思想是以“三从”、“四德”为主。值得注意的是,班昭并不建议“女谏”,她认为“女谏”的恶果是“恩义俱废,夫妇离矣”,女子要对丈夫言听计从,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保留。这样片面的思想,或许对东汉女性地位的下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也说明东汉对妇德的要求远比西汉严重。   蔡邕的《女训》对女子教育也非常重视,他认为容貌固然重要,但对女子来说品德和学识的修养更为重要。“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坂移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 iv将女子容貌之美与心灵之美对应起来,可见蔡邕对女子品德也是重视。   二、两汉女教特点   1.开始出现女子学校的萌芽   家庭教育一直是封建社会历代王朝女子教育的主要形式。两汉之前,专门的女子学校屈指可数,并且也很少有女子去学校接受系统教育。元初六年(公元119年)邓太后颁布“诏征和帝弟济北、河间王子男女年五岁以上四十余人,又邓氏近亲子孙三十余人,亦为开邸弟,教学经书,躬自监试”v,标志着女子教育开始迈向正规的学校教育,开女子接受系统正规的儒家教育之先河,所以两汉时期的知性女性日益增多。而受过教育的女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重视胎教   汉代思想家十分重视胎教,贾谊在其《新书》中设专题《胎教》来阐述胎教理论和重要性。他认为胎儿是人生之本,是生命的起点,胎教的目的在于“正礼”,即孕妇生活中的要用礼教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一举一动,例如饮食上,要做到“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情感涵养方面,要“笑而不喧”、“虽怒不骂”;在举止行为方面,要“立而不跋”、“坐而不”、“独处不据”;视听上,要“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等。经过一系列苛刻的过程,保持对胎儿的良好影响,从而培养出具备孝梯仁爱等伦理道德的贤子。并且还提醒孕妇要保持心灵的静谧和身体的自然姿态,对孕妇从身、心两方面加以关注。这些看法与现代胎教理论、医学实践不谋而合。   刘向在其《列女传》中认为胎教的目的是“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重视胎儿通过母体对外界事物的感应,即“……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肖(相似于)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vi这种观点虽带有唯物主义倾向,但在古代社会,这种感应说却支配了几乎所有的胎教理论。   3.理论与实践的不符性   两汉时期的女子教育理论虽说不是很完备,却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有具体的教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