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建筑美学思想源头剖析
中华建筑美学思想源头剖析
[摘 要]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陕西古建筑的历史发展,我们不难发现陕西在中华建筑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不管是得山水而美的风水思想,还是以大为美的追求,或是营造意境之美的匠心,这些足以构成中华建筑美学思想核心的内容,都最早在陕西古建筑上萌芽和发展,并得到了长久的保存。我们完全有理由将陕西古建筑视为中华建筑美学思想的源头。
[关键词]陕西古建筑;审美视角;价值与影响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6)09―0112―03
(一)
置身于中华审美文化的大背景下来审视传统建筑的历史发展,追寻建筑美学思想的源头与流变,我们便不难发现陕西在这一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不管是半坡先民在沪河岸边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的半地穴式房屋群,还是周王朝祖先在歧山脚下建造的规模宏大的大型庭院遗址,再到号称始皇帝建造的那座“履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秦阿房宫,在地址选择、样式结构、设计思路方面表现出来的审美追求,经过漫长的岁月,在这块土地上孕育、萌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经汉唐盛世达到了顶峰:研究陕西古建筑,我们不但可以从中梳理出中华建筑的历史发展脉络,还可以看到凝聚其中的传统建筑文化的基本精神,探寻到中华建筑美学思想的源头活水。
这无疑是将陕西古建筑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学术视点。
(二)
我们先从传统建筑选择地址上看:我们的祖先十分重视地形地貌、山水距离、采光通气等环境因素,并有“地之美者,则神灵安,子孙昌盛,若培植其根而树叶茂”的说法,认为建筑环境的好坏,不但关系到居住者自身的安危,而且还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兴衰,甚至连种植在建筑内外的花草树木都要受到影响。显然,在古人眼里,建筑环境比建筑本身还重要。环境好了,居住其中才可能健康长寿,子孙满堂;反之,环境不好,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建筑的基本意义也就丧失了。前者被称之为“美宅”,后者则被称之为“凶宅”。这便是古老而又神秘的风水理论。风水理论在中华建筑的历史上之所以深入人心、源远流长、倍受重视,与漫长的农耕经济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亲密关系有关,也与同样古老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有关,当然,更是由于在实施过程中确实给人们带来了物质或精神上实惠,才成为中华古代建筑思想中最为基本的内容,形成了从风水角度评价建筑凶吉美丑的“集体无意识”。时至今日,我们不但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考工记》中看到当时人们在建造城池、修整村舍、营造陵墓时对周边环境的讲究,还可以从成书于汉代,今已失传的《堪舆金匮》、《宫宅地形》等典集的名字上看到关于风水概念的变化情况;不但能从伴随玄学而出现的像《黄帝宅经》那样的集大成式的专门著作中,系统地看到当时人们对风水的理解,同时,也能从洛阳、南京、北京等古都遗存的大量历代宫殿遗址上,实际地感受到当时建造者在选择环境时的良苦用心。
那么,在历史上倍受重视的风水思想到底是从哪里起源的呢?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人文地理学伊弘基博士就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风水思想最早起源于中国黄土高原的窑洞选址。在实地考察了陕西黄陵县的窑洞之后,伊弘基博士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符合客观事实的。首先,窑洞是人类早期穴居文化的遗留,属于手工建筑的雏形。人们在修建窑洞时的一切讲究都有可能成为后来建筑行为依循的榜样。其次,不管是什么样的地上建筑,都可能因为环境或用途的不同而改变朝向,惟有窑洞几乎全部依山而建,面朝南方,对地理环境条件要求得十分严格:再次,窑洞依山而建,得阳光、背寒风、冬暖夏凉、坚固耐用,也确实为人们带来了居住方面的乐趣和实惠:是陕西地区历史最为悠久、分布范围最为广泛、一直被视为是这一地区代表性的建筑形式。随着人们居住领域的不断扩大,即使是在脱离了黄土高原,来到平原地带之后,为了保障建筑的坚固耐用和舒适程度,前人修建窑洞时对地理环境方面的讲究仍然保持了下来,使风水理论的基本内容得以发扬光大,成为人们建筑理想家园的思想依据。随着对风水理论研究的深入,风水思想起源于黄土高原的观点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北京大学于希贤教授就明确指出:“从实地考察和对风水原则的分析,都有适当的证据说明,风水是从黄土高原连绵起伏的山区,由窑洞居住者为寻找理想的洞穴而发展起来的。主要的风水原则看来是理想的窑洞条件的反映”。
我们再从传统建筑的结构样式上看。大屋顶、木结构,再以斗拱的形式将两者相连接,构成了中华传统建筑几乎是千年不变的最基本结构形式。形成这种结构样式,出于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方便,也有人神合一、家国不分的宗法精神方面的考虑。于是,遍览历史,留存在中华大地上代表性的建筑,多是以具有生命力的“土”和“木”建造的与日常生活起居密切相关的宫殿,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4.3免疫失调课件(共36张PPT)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VIP
- 新解读《JB_T 8446 - 2013隐极式同步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测定方法》最新解读.docx VIP
- 一种基于伯努利吸附原理的爬壁检测机器人.pdf VIP
- ZEEKR知识自测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徐宁金枪手人物介绍水浒传.pptx VIP
- 2025年CSP-S初赛真题(文末附答案).pdf VIP
- 江苏开放大学设计思维与创意设计创意元素训练.doc VIP
- (2024新版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doc
- 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历年真题.pdf VIP
- 制冷用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管束换热优化研究.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