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中弟子问仁剖析颜渊地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论语中弟子问仁剖析颜渊地位

从论语中弟子问仁剖析颜渊地位   内容摘要:《论语》共载入十三则弟子向孔子问仁的对话,去除非直接性的问仁,余有八则。针对弟子问仁这一共同的问题,对孔子给出不同答复这一现象作进一步的归纳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樊迟、仲弓、司马牛、子贡、子张、颜渊问仁所得到的答复,得出孔子对颜渊问仁犹为推重,表明颜渊在孔门弟子中地位之重,是孔子最为倚重的衣钵传承者。同时,这也可用来解释颜渊受世人推重的现象及其对儒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必然性。   关键词:《论语》 颜渊问仁 克己复礼   《论语》中共载有十三则弟子问仁,其中,樊迟与子贡各三次,子张两次,颜回、仲弓、司马牛、原宪、宰我各一次。同一性的问题中孔子给出的答复是各异的,孔子的回答所侧重的面也是极有讲究的。十三则中直接问仁的有樊迟三则、仲弓、司马牛、子贡、子张、颜渊各一则。去除非直接性的五则问仁,即子贡两则,子张一则,原宪一则,宰我一则,将问题的探究着重于其余八则。八则之中,颜渊问仁与众弟子问仁而获得的答复各异,即便每则所问之辞的背景或有不同,也仍是具有比较分析价值的。   一.樊迟问仁   ①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②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③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   以上三则是《论语》中樊迟问仁。第一则,孔子答,仁德之人须付出而后方有收获,这便可谓是仁德之人了。这则可参见“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论语?颜渊》)杨伯峻先生言:“孔子对樊迟两次说这样的话,是不是樊迟有坐享其成的想法。”1杨树达先生亦认为:“先事后得,即此先难后获也。夫子一再以此告樊迟,盖意在救其短与。”2第二则,孔子以“爱人”应对,即要有爱人之心。第三则,孔子回答,平日容貌态度端正庄严,工作严肃认真,为别人忠心诚意。即便是到了蛮夷之邦,也不能废弃。显然,孔子是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自我规范、工作的责任感、与人交际的道德操守来作答的。   二.仲弓问仁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仲弓问仁,孔子答,出门像是去接待宾客一样,役使百姓像是去承当大的祀典一样。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切莫强加于人。在职位上不对工作产生怨恨,不在岗位上也没有什么怨恨。仲弓即冉雍,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曾言其“仁而不佞”(《论语?公冶长》)。孔子又曾褒奖其“可使南面”(《论语?雍也》)钱穆先生解,“南面:人君听政之位。言冉雍之才德,可使任诸侯也。”3仲弓问仁,反映孔子以守礼观念,不违礼来要求弟子。   三.司马牛问仁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曰:“其言也?,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乎?”(《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孔子答,仁者,他的言语也迟钝。司马牛紧承着孔子答复又问,言语迟钝,这样就算是仁了吗?孔子又答道,事情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够不迟钝吗?《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司马耕字子牛。牛多言而躁,问仁于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4由此可见,孔子是针对司马牛的性格缺陷进行教育的,希望他规避自身缺陷,从而趋近于仁。   四.子贡问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如何去实行仁,孔子答,工匠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得好,须磨利自己的器具。住在一个国家里,就要事奉那些贤德的官长,结交那些士人之中的仁者。“《集释》《集解》孔曰:言工以利器为用,人以贤友为助。”5在子贡问仁中,孔子将答复的植入点放到一个具体的邦国,希望子贡可以磨砺德行,结交邦国贤德大夫和具备仁者德行的士人。孔子曾言其为“瑚琏”(《论语?公冶长》)。“《朱注》:器者,有用之成材。夏曰瑚,商曰琏,周曰?簋,皆宗庙盛黍稷之器而饰以玉,器之贵重而华美者也。”6孔子重周礼,故而重视用以维持周礼的器具,而以“瑚琏”称子贡,器重子贡,自不必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所费笔墨最多,也足以见子贡的位置之重。   五.子张问仁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子张问仁,孔子答,躬身践行庄重、宽厚、诚实、敏锐、惠爱五种品德。并且对于子张的追问,孔子做了详细的阐释,庄重便可以回避侮辱,宽厚会得到众人的拥戴,诚实可以得到别人的任用,敏于事则做事功效卓著,惠爱施于人便可以使役人。孔子的答复是针对修身的,也流露出对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