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生传统医德廉洁思想认同教育剖析
医学生传统医德廉洁思想认同教育剖析
【摘 要】 传统医德清廉为医,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温雅端庄和作风正派等廉洁思想,对于今天推动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疗环境具有重要的价值。医学高校拓展认知教育载体,提升教育需要层次是传统医德廉洁思想认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雄厚的经济支持是认同教育的重要条件;健全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是认同教育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传统医德;廉洁思想;内涵;医学生;认同教育;路径
一、医德及传统廉洁医德思想主要内涵
1、医德内涵
医学道德,简称为医德,具体地说,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品德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是医务人员选择行为或解决伦理问题的伦理辩护依据,是协调医者之间、医者与患者之间以及医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1]传统医德廉洁思想是中国几千年传统中医文明的思想精髓之一,它深植于中国传统廉洁文化的土壤,自医道开创始,经过一代代医之大德在漫长的医疗行为中提出、发展并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并且具有深刻内涵的医者廉洁道德规范体系。
概括来说,中国传统医德廉洁思想主要内容为:医者应清廉为医,清白做人,品行端正,守正不阿,作风正派,谨行慎独,举止大方,待人诚恳,服务热忱,彬彬有礼。
2、传统医德廉洁思想主要内涵
(1)清廉为医,清白做人。晋代杨泉的《物理论?论医》对从医有一段精辟的阐述――“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2]《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为人治病,不取报酬,病人愈后,只要求在其住宅前后,种植一两颗杏树,以为思念,日久杏树成林,每年卖杏得谷,赈济贫苦,或资助旅途乏资之人,每年两万余人次;[3]西汉文帝时,在今湖南郴州,有一名医苏耽,出门远游之前,把一个治疗瘟疫的处方交给他的母亲,并托付明年瘟疫来临时,取庭中井水一升,井边橘叶一枚,煎服立愈。这就是“杏林春暖,橘井传芳”典故的来历。[4]唐代医家孙思邈说:“医人不得恃己所长,而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5]明代医家李?{说:“ 治病既愈,亦医家分内事也。纵守清素,借此治生,亦不可过取重索,但当听其所酬 。如病家赤贫,一毫不取,尤见其仁且廉也。”“病愈后而希望贪求,不脱市井风味者,欺也。”[6]医者不避酬但又不图利的价值观。清代医家费伯雄在《费氏医术》中说:“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7]
(2)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医乃仁术”,孙思邈在《掌珠要方?大医精诚》中告诫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s,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8]既要求医者关爱和尊重所有病人,并一心赴救。《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中指出:“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为医药“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反是者,为生灵之巨寇”。[9]宋代医生张柄,治病救人,“无问贵贱,有谒必往视之”。[10]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人的地位也是分等级的。但是医者能够把“不分贵贱”、“普同一等”当作行医道德信条 ,一心想着病人,不择高下,是需要有相当大的道德勇气的,足以体现传统医家的高尚医德医风。
(3)谨行慎独,守正不阿,温雅端庄,作风正派。孙思邈在《掌珠要方?大医精诚》中说:“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虐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筑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即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11]南宋的《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认为:“凡为医之。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能明理以尽术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疾也。如此,事必济而功必着矣。若不能正己,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岂能愈疾?”,[12]“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止和柔,勿自妄尊,不可骄饰。”[13]即医者应当品行端正,举止大方,待人诚恳,作风正派,服务热忱,彬彬有礼。明代陈实功在《医家五诫十要》中说:“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拔荐之。”[14]
概言之,廉洁从医是传统医学道德重要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是衡量医家“德性”的重要标准。
二、传统医德廉洁思想认同内涵和认同规律
1、认同内涵
认同从社会性方面来看,被认为是社会共同体成员对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有和分享;从价值视角来研究认同问题,认同表现为共同体成员对一定基本道德规范的接受与赞同。传统医德廉洁思想的认同,要求每一个单个的医者都能对传统医德廉洁思想这一道德规范予以赞同和接受。[15]
2、认
文档评论(0)